.

认识B超肝脏B超检查

六十年代初,我国开始用超声诊断仪对肝脏进行了检查。年开始采用实时显象仪,超声显象检查肝脏病已广泛应用。

肝脏B超就像一个肝脏的“雷达”,B超检查对肝脏损伤程度及有无实质性病变等都可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B超显示肝脏各叶的测量数值的正常范围如下:

正常肝脏B超图

1、肝脏B超各叶的正常值:右肝最大斜径(肝右下缘至横膈间的肝区探测右肝静脉长轴):不超过12.14cm。

2、肝右叶前后径(肋间切面声像图上测量得到的肝脏前后缘的最大垂直距离):不超过8-10cm。

3、左半肝厚度和长度(剑突下矢状切面腹主动脉前):厚不超过5-6cm,长度不超过5-9cm。

4、肝尾叶长度和厚不超过4.5cm。

B超能查出乙肝吗

B超、CT是影像学检查,只能反应脏器的形态、大小及密度改变,肝B超是不能查出乙肝的。虽说B超检查不能查出乙肝,但是B超检查在乙肝特别是慢性乙肝随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B超检查不但能早期发现肝癌,而且能够了解乙肝后期肝脏形态及密度的改变,提示肝硬化、肝癌的可能。当肝有癌症及其他占位时,B超、CT能测出肿块与其他肝组织质地不一的形态及肝脏的大小。如肝硬化时肝脏往往缩小并有小结节形成,B超、CT能检出肝的形态缩小。

B超检查肝脏的误区

由于肝脏B超检查结果的报告都是用专业医学用语来描述的,所以很多患者都在拿到肝脏B超检查单时,很有可能对结果的描述产生错误的看法。

慢性肝炎的胆囊炎不是“炎”

有句成语是“唇齿相依,肝胆相照”。肝脏有病,经常波及胆囊。让B超看肝炎患者的胆囊十有八九不太正常,而且肝病越重,胆囊改变越常见,越明显。胆囊增大、壁增厚、毛糙最常见,还有的表现出水肿。对于这些表现,B超报告一般会说“胆囊炎”。但是很多肝炎患者把这种表现当成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炎,而去用抗菌药物治疗。

其实,肝炎患者这种B超诊断的胆囊炎临床常无症状,无梗阻性黄疸的表现,白细胞也不高,属于病毒性非特异性胆囊炎。一旦肝病好转,这种“胆囊炎”也会减轻,肝炎患者不要因为检查结果说“胆囊炎”而到处乱求医。

别让“弥漫性肝病”吓着

B超检查肝脏时最常用的结果会有“弥漫性肝病”。一般这么说是很正常的。但很多肝炎患者被这句话吓得不轻。他们认为:这肝脏里的病都“弥漫”了,肯定病得不轻!

其实,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纤维化都属于肝脏弥漫性病变,因为这些病变在整个肝脏的分布是相对一致的;而肝血管瘤、肝囊肿、肝癌则属于肝脏局部的占位性病变。B超检查肝脏的结果是是“弥漫性肝病”,意思是指患者肝脏没长肿瘤。

这“弥漫性肝病”并不提示病情的轻重。只要肝脏整体有基本一致的变化,B超结果都说是“弥漫性肝病”,甚至一些年龄较大的中老年人,肝脏内部稍微粗糙一些,B超检查时光点反射就会强一些,也会提示有“弥漫性肝病”。许多“弥漫性肝病”的人其实肝功能正常,不用治疗。因此,肝炎患者不要被“弥漫性肝病”吓着,肝病是否严重,要看包括肝功能等许多指标并结合临床才能确定。

不要过分看重肝脏大小

肝炎患者在看B超检查报告时,非常关心肝脏的大小,有的患者每次把肝脏的测量都记录下来进行比较。但肝炎患者需要知道,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医生、不同的测量部位以及B超超声探头的方向对这些测量都有影响,一般来说相差1~2厘米是常见的,肝炎患者不要过分看重B超提示的肝脏大小。另外,肿大的肝脏逐渐缩小有时是肝脏炎症好转,但有时则相反。因为肝硬化时,肝脏的体积也缩小。

别把血管瘤、肝囊肿当肝癌

B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了,越来越多的无症状的先天性肝囊肿和血管瘤被发现。尤其是肝炎患者,因为经常做B超,发现得也最多。这往往引起肝炎患者的恐慌。因为你们知道,肝炎常可引起肝癌,所以对肝脏里看到的一点点占位性病变都非常敏感。

如果是肝囊肿,肝炎患者不必太过害怕,因为囊肿大多是先天性的。肝血管瘤大多数为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血管瘤的发展非常缓慢,小血管瘤可无任何症状,大多数是在体检时被B超发现。一般说来小的肝囊肿和血管瘤对人体健康没有多大影响,患者不必紧张,只有较大的肝囊肿和血管瘤才需要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

B超检查肝脏的优缺点

B超检查肝脏的优点:

1、B超检查是超声检查是一种无放射性损伤的检查,这是和CT相比最大的优点,属于无创性检查技术。

2、由于超声的探头能够随意放置,因此能取得多种方位的断面图像,并能根据声像图特点对病灶进行定位和测量。实时动态显示,可观察肝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3、超声检查能够立即得到检查结果,还可以反复多次重复观察。

4、B超检查的设备相对CT等比较轻便、易操作,对危重患者可行床边检查。

B超检查肝脏的缺点:

1、声像图表现的是器官和组织的声阻抗差改变,缺乏特异性,对病变的定性诊断需要综合分析并与其他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相结合。也就是说,B超检查肝脏一般不能作为单一确诊某疾病的证据。

2、声像图显示的是某局部断面,对肝脏和病灶整体的空间位置和构型很难在一幅图上清晰显示。另外,如果病变过小或声阻抗差不大,不引起反射,则很难在声像图上显示。

3、B超检查肝脏结果的准确性与超声设备的性能以及检查人员的操作技术和经验有很大关系,为操作人员依赖性技术。这句话的意思就是,B超检查准不准和做B超检查的医生的操作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脂肪肝B超表现

首先,B超检查对脂肪肝敏感性高。B超可检出肝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达50%以上的脂肪肝,超声诊断敏感性可达90%;在非纤维化的肝脏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达%。

其次,B超检查费用低廉。与CT、MRI等昂贵的检查相比,后者诊断更准确些,但B超费用少,操作方便,且无放射性。所以B超现已作为脂肪肝的首选诊断方法,并广泛应用于人群脂肪肝发病率的流行病学普查。

通过B超可以检查出脂肪在肝脏内的含量,然后就可以很好的判断是否得了脂肪肝了,如果在B超检查下,肝脏内的脂肪量增加,当其脂肪含量超过肝重量(湿重)的5%,或在组织学上超过30%的肝实质时,称之为脂肪肝。这是脂肪肝在医学十的确切定义。严重者,脂肪含量可以达到肝重的40%—50%。

每一种检查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B超检查有其优越性,也有其局限性,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那么,B超能准确诊断哪些肝脏病变呢?

B超可以确诊肝脏囊肿,也可以确诊一般病人的血管瘤,但在诊断肝硬化时,有时难与肝癌相区别,因此需要再做核磁共振。

B超检查如有肝缩小、各叶比例失常、表面不平、实质不匀、大小不一的结节、门静脉增宽、脾静脉增宽、脾大,可以结合临床资料做肝硬化的初步诊断。

对于肝硬化病人发现少量腹水,B超检查比一般体检要灵敏得多,再不积极治疗可能会进展到大量腹水。

肝硬化病人每6个月必须检查B超和甲胎蛋白,如有异常,还需要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来确诊。

B超发现脂肪肝、胆囊息肉、胆肿或胆管结石,初步诊断可以成立,这些都不一定需要再做进一步检查。

黄疸病人B超发现胆管扩张,必须做胆管造影以明确诊断,才能正确进行内外科治疗。

B超检查结果常用;光点增粗、;回声增强;等形容词来描述慢性肝炎的细微病变,但这些描述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与实际病变的符合率不高。

同样的理由,肝脏的斜径增加了1厘米;、脾的厚度有所变化;等量化指标都难以做到很精确,医院得出的检查结果,医院不同时间的检查结果,都可能不一样。

总之,B超对肝癌、肝脓肿、肝腹水、肝外梗阻性黄疸和中晚期肝硬化有重要诊断价值,但不能根据B超结果判断肝脏炎症的轻重和原因。弥漫性肝病也好,肝实质光点增粗也好,其实与肝脏病情并无太大的关系,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求爷







































2019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治白癜风症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jyjggw.com /gxwhyf/79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