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肝纤维化扫描的应用和限制

本篇适度人群:

使用肝纤维弹性扫描的人

谷丙转氨酶数值高的人

案例:

ALT,AST

图1:

1周后ALT-,AST-,DNA-1.48E+08copies/ml。弹性成像显示:肝脏于S(4、5、6)段弹性取样满意,弹性模量均值:S4段11.4kPa,S5段16.8kPa,S6段11.6kPa。

图2:

患者问题:

是不是肝硬化了?

专家回复:

你是在肝脏炎症很严重的时候做的肝纤维化扫描,肿胀的肝脏受包膜的限制,质地发实而弹性值增高,需要转氨酶正常2个月后检查的结果才能确定肝纤维化的程度。

专家说案例:

我科引进肝纤维化扫描的仪器已经好几年了,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文献,由于应用广泛,我们自己也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

许多肝病患者只凭一个检查数据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本文希望能解除一些迷惑。任何一种检查都有长处和短处,只有清楚了解才能正确判定检查结果的意义。

肝纤维化扫描有什么基本性能?

当前B超检查已经很普及,肝纤维化扫描也是一种超声检查。B超粗略描述肝脏的形态;肝纤维化扫描测定肝组织的弹性(硬度)。肝纤维化扫描比B超更简单容易做,数字量化,不掺杂检查者的主观性,不同操作者能重复相同的结果。

有一个报告:对几百位检查过没有肝病的健康成人,给他们做扫描检查,男性的平均弹性值是5.8千派(kPa)、女性是5.2kPa。

但临床肝病患者与健康人不同,即使转氨酶不增高,多数有轻微炎症,故我科以7.0作为模糊的参考值低限。

肝纤维化扫描能代替肝穿刺吗?

扫描对较明显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比较准确;但对轻度纤维化的检查不灵敏;事实上无法清楚辨别轻中度纤维化之间的差别。

有10%的轻度纤维化弹性值可以正常;7.0~9.0kPa是轻度或中度纤维化的灰色区;9.0~12.0kPa可以判定为中度以上纤维化;18.0kPa绝大多数已是肝硬化。

肝穿刺能按病变轻重清晰分期,在显微镜下可直接观察不同程度、不同肝小叶部位的病变,扫描并不能完全取代肝穿刺,但慢性肝病的组织病变并不均匀,約有20%的轻度肝硬化可被肝穿刺漏诊。

大体而言,肝穿刺对轻中度纤维化的分期比扫描清楚;扫描对活动期的重度肝纤维化很少漏检。

与穿刺相比,扫描的突出优点是什么?

肝穿刺虽然安全,终究是一种创伤性检查,不可能定期检查来观察病情变化;而扫描可以,每年检查一次可以正确评估纤维化的消长。

随肝硬化进展发生的合并症也与弹性值增高一致。有一篇报告分析: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27kPa,失代偿性肝硬化37kPa,过去有过腹水或曲张静脉出血的弹性值的患者相应为49kPa和63kPa。

轻中度的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扫描的弹性值会随纤维化的逆转而逐渐降低;甚至是已经切脾和断流后的肝硬化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后扫描的弹性值也可能恢复正常。大家都知道:肝硬化的结节性病变结构是不能完全消失的,那弹性值会什么能正常呢?你如果能细心的看前面的阐述,就可能回答这个问题。

哪些情况会干扰纤维化扫描的结果?

肝纤维化扫描只能检查肝脏的弹性(硬度),并不能确定是纤维化。

凡是会使肝脏肿胀的病变,都会使扫描的弹性值增高,却并不是你想检查的纤维化。最常见的是炎症和脂肪肝,肝实体肿胀了,但包裹肝脏的包膜并没有弹性,使得肝脏的质地发实变硬,弹性值当然会增高。

肝脏发炎,转氨酶立即升高;但转氨酶降低后肝脏仍可保持炎症,需要几个月才能逐渐消退。这很容易让患者误认为是肝硬化,虽经解释,有人还是睡不好、吃不下。所以近年来我只对转氨酶降到正常3到6个月后的患者才做扫描。

脂肪肝肝脏也肿胀,如果转氨酶升高,表示也有炎症,弹性值增高可能更明显。

此外,肥胖增加扫描探头与肝脏的距离、消瘦肋骨间隙太窄放不下探头、腹水和胀气都会影响检查结果。

对同一弹性数据为什么你和我的看法可能不一样?

许多外行人看检查数据会绝对化,以为根据某一数据就可以诊断肝硬化。如果是这样,医学院何必要读5到8年,有一台相关软件的电脑岂不就行了。

医生必需利用临床的多方面资料,尤其是详尽的病史,如发现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后,能定期检查,就能确定肝炎发病和炎症活动时间的长短,了解病情轻重,黄疸有无,消炎降酶药物使用情况,抗病毒治疗效应,生化检测的频度和结果,有无酗酒,并存的疾病等等,可能有助于对肝纤维化发展的臆测。此外,常规体检、影像检查结果(如脾脏大小、门静脉直径、胃食管静脉曲张等),对评估肝纤维化都可能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小易课堂

关于弹性纤维扫描的标准

使用软件:易诊肝病

来源:骆抗先新浪博客









































北京最权威白癜风医院
如何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jyjggw.com /gxwhyf/1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