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索丹参治疗肝硬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得出丹参的活性成分,再利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以及DRAR-CPI服务器筛选丹参的活性成分治疗肝硬化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而用Cytoscape3.6.0软件构建丹参的化合物-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3.6.0软件的Generatestylefromstatistics工具,筛选并构建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网络。采用SystemsDockWebSite网络服务器与丹参的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利用DAVID数据库对丹参的作用靶点进行GO分类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选择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作为化合物分子的筛选条件,从丹参中筛选出活性成分65个,作用靶标75个。丹参治疗肝硬化主要涉及MAPK、Toll-likereceptor,Gapjunction、PI3K/Akt、Naturalkillercellmediatedcytotoxicity等信号通路。结论应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出丹参治疗肝硬化的可能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线索。
肝硬化(cirrhosis)是指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所导致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临床表现为肝功能衰竭(血清白蛋白降低、胆碱酯酶活力降低、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和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1]。肝硬化的并发症包括原发性肝癌、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等,对患者的家庭与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目前肝硬化的主流治疗方法为病因治疗、抗纤维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但西医对该病仍未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复发率高,而中医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特色治疗出发,取得了一定的疗效[3-4]。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丹参可“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主要有脂溶性和水溶性2类成分,脂溶性成分有丹参酮I、丹参酮IIA、丹参酮IIB、隐丹参酮等;水溶性成分有原儿茶醛、丹参素(丹参酸甲)、丹参酸乙、镁-丹参酚性酸B(LSA-B)等[5-6]。最新研究[7]表明丹参多酚酸盐降低肝硬化大鼠死亡率,改善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炎症程度,抑制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但相关理论仍未形成共识,需要对其相关的机制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探讨。
网络药理学融合多学科的技术和内容,通过“疾病-表型-基因-药物”多层次网络的构建,从整体的角度探索中药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与中医药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原则不谋而合[8-10],为进一步研究丹参治疗肝硬化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丹参活性成分的获取
在TCMSP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