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脂肪性肝病诊疗中心创建于年,并于年发展为减重中心,由肝病三科脂肪肝门诊、营养科、外科、耳鼻喉科、中医理疗科、精神心理科以及妇产科共同构成。依托于医院强大的肝病诊疗平台,本中心以脂肪肝诊疗为核心,科学管理脂肪肝和超重/肥胖相关的各种合并症,提供从营养运动指导、药物治疗到中医辨证减重、减重手术及心理疏导的全方位疾病管理。本中心被中华医医院协会认证为全国脂肪肝规范诊疗中心和中国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协作组成员单位,并且是佑安肝病感染病专科医疗联盟脂肪肝专委会的牵头单位。本中心长期开诊,工作时间咨询,。
生活中,胖人常常担心自己患上脂肪肝。事实上,脂肪肝并不是胖子的专属,瘦人也可能得脂肪肝,甚至面临着更高的转化为肝硬化的风险。
今年8月,澳大利亚威斯特米德医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肝病学杂志》发表文章称,与非瘦型脂肪肝患者相比,瘦型脂肪肝患者的胆汁酸和一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9)的蛋白质含量更高。胆汁酸和FGF19能增加能量消耗,使身体更适应过多热量摄入,让瘦型脂肪肝患者保持瘦的身材。但这种抗肥胖的特性并不能保护肝脏免受脂肪堆积的危害。如果不进行干预,脂肪肝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直至发展为终末期肝病。
瘦人为什会得脂肪肝?按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定义的瘦型脂肪肝,通常是指BMI(身体质量指数)正常、身材偏瘦的“健康”人所罹患的脂肪肝,BMI指数多在19~24之间。超重或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最主要的致病因素,胖人患脂肪肝的发生率在30%~50%;BMI正常的成年人,约10%左右的人会得非酒精性脂肪肝。瘦人患脂肪肝通常在发病前突然出现体重增加、腰围明显增大的情况,并多伴有腹型肥胖。
瘦型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复杂,除胰岛素抵抗以外,蛋白营养不良也是重要因素。临床认为,胖人患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机体对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反应降低或敏感性降低)。而瘦人型脂肪肝的主要风险因素还包括短期碳水化合物、特别是软饮料摄入(果糖)、胆固醇摄入增加,体育运动减少,短期内体重增加、腰围增加、甘油三酯升高等。此外,相较于肥胖型脂肪肝患者,瘦人型脂肪肝患者的遗传因素被认为占更重要的作用,且与脂肪肝的严重程度相关。
蛋白营养不足是导致瘦人患脂肪肝的另一种成因。临床上常见到一些爱美的年轻人骨瘦如柴,重度营养不良,却得了脂肪肝。瘦人脂肪肝患者因为体型的原因,可能伴有某些慢性消化性疾病或者结石,使蛋白质供给偏低。当蛋白合成减少,身体脂肪酸的分解和动用就会加速,大量脂肪酸从脂肪组织中释放进入肝脏,导致肝内的脂肪大量堆积。在脂肪酸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中间产物,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肝硬化发生的机理非常复杂。大泡性或大泡为主的脂肪变累及5%以上肝细胞,即称为单纯性脂肪肝。当脂肪堆积越来越多,就会导致肝细胞内环境不正常,诱发和导致一系列炎症。慢性炎症会使得肝脏反复进行“炎症--修复”循环,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就会形成各种类型的胶原纤维,胶原纤维在肝脏大量堆积,使肝脏失去正常形态和功能,使组织坏死、变性,出现疤痕,原有正常肝小叶结构丧失,最终形成肝脏数量众多的“假小叶”。显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并没有明确界限,当肝组织正常结构被破坏,导致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如门静脉高压为主要症候群的其他症状出现时,就被称为肝硬化。现代人患脂肪肝,特别是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比如肥胖、久坐、少动。目前,尚无药物能有效治疗脂肪肝,尤其是脂肪性肝炎。要想防控脂肪肝的发展,改变生活方式最重要,必须科学减重,包括控制饮食、加强规律运动,杜绝吸烟、喝酒、熬夜、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如果胖人患脂肪肝体重减轻20%,大约一半的人会有不同程度脂肪肝的减轻,甚至痊愈。值得一提的是,瘦人型脂肪肝患者尽管有较高的代谢异常、心血管异常发生风险,但改善生活方式等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比肥胖型脂肪肝患者要显著。对于瘦型脂肪肝患者,要警惕减肥“不沾肉”的误区。减重是减掉多余的脂肪,不是减少蛋白质。缺少蛋白质不仅不利于脂肪肝的恢复,还可能造成脂肪肝的加重。因此,瘦人要补充足够优质的蛋白质,鸡蛋、牛奶、鸡肉、鱼肉、瘦肉都是不错的选择。佑安肝病感染病专科医疗联盟-脂肪肝专业委员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