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西学中,成就粤北肝病名医殊荣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叫朱先女,年参加工作,当时在粤北二院传染科,看到有个60年代广州中医学院毕业的罗简信主任,经常给失眠口苦黄疸的肝病患者开中药,治疗效果很好,那是时我就对中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两年后转到肺科工作,结核的患者长期阴虚咳嗽,咯血口干,舌红无苔,用了中药也起到很好的效果。

年,我偶然在饭堂看到一则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招生广告,就报名参加了四年正规的中医学习,当时本来想考研,因工作上的客观原因,就走上了中西医结合之路。在学时,我们这个专业叫第二专业,西学中,每年面授四次,每次集中学习约一个月。下次来就考上次讲过的科目,这样四年下来就完成了中医学大专二十八科课程,包括医古文、中医各家学说、伤寒论、内经、中基、中诊、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外科妇儿科针炙学及一些西医课程。第4医院实习。在康复科实习的时候,老师把我带去一个中风患者面前,让我自行给他针刺,他就走了,我只好地仓透颊车印堂合谷等穴位扎一通,当时针健侧患侧还不分,但兴致很高,边工作边实习,后来有个重症肌无力还是糖尿病眼病患者,就给他扎晴明及眼睛里面的穴位,拔开眼球周围扎几针,后面又去中医药大学,学蜂针火针,兴趣也很大,疗效一出更加提振信心。

后来我到湘雅二院进修呼吸科,当时导师还问我,为什么学西医还跑去学中医,从长沙要坐9小时火车赶到广州中医药大学考试上课,我说我感兴趣。之后我又自考了两门本科科目《温病学》及《内经》。在临床中大胆实践,遇到困难就翻书,找文献找医案,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两项广东省科研立项都是中西医结合的课题,在肝硬化诊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经验,许多患者延长了生命及保留了劳动力。

年我参加了中医疑难病诊治培训班,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熊继柏老师,他用一个上午做了中医治疗疑难急症的报告,十几个鲜活的案例一下就把同学们迷住了,原来中医可以这么神奇。下课后我找机会去求教熊老师,当时手头有个棘手的黄疸僵持两月余的患者,看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但当时老师已经很疲倦了,熊老师亲切的握着我的手说太累了,七十多了,回去看我的书去。

当下那一刻,跟师熊老的种子便埋在了我的心底。之后,我只要见到熊老的书就买回来看,尤其是何清湖校长组织主编的《熊继柏临证医案》非常具有指导性,回来在临床遇到困难就翻老师类似的医案寻找思路,病人反馈的疗效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在等红绿灯塞车的上下班路上,在午休,在夜晚,在下班一两个小时,我经常还在研读老师的医案经验,结合临床碰到的疑难问题,苦苦思索,如何给患者一个更好的更准确的治疗方案,我自感是敬业的,我也是十分关爱我的患者,经常废寝忘食,乐此不彼,朋友们都在晒美食风景时,我沉醉于中医的学习中,放弃了平素喜爱的书画品茶旅游等爱好,按老师指导还要研读内经原著金匮要略伤寒论等,只觉时间不够用,脑子不好使,记忆已在下降。

年底,有次熊老的现场临床教学培训班上我问袁振仪老师能否安排跟师熊老,袁老师说:那好难,现在博士、研究生优才班的都排不过来,我也只能就此作罢。

时间来到了年4月,记得那天杨国强老师在慢病创新基地启动熊老临床现场教学传承班的报名会上,我毫不犹豫的报了名,因为我深知像老师这样宝贵的资源是很少的,果然,首届传承班上,我在熊老的临床现场教学中见到许多真实的案例,老师手把手的现场教学,有些疑惑的地方,经老师现场一解答,就明白多了。说心里话,一开始熊老师的常德普通话真不好懂(皮一下很开心),但因为有之前看书奠下的基础,所以消化起来也不难。原本想着参加完一届我就可以偷懒了,都后来,又想跟着老师多学点,学深学透,所以我又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了第二届传承班。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多么的明智,经过老师这样系统训练,我的中医临床思维得以大大提高,在看诊中,我也尽量按中医的四诊合参理法方药处治病人,在临床中医诊治疑难患者的水平也是大有提高。我所在科室的中医业务量也明显提升,病人回头率很高,年,我住院部处方为方,金额为8.万元,年,住院处方数为方,金额为30.万元,门诊处方未计。最主要是晚期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出血及感染的风险大大降低,死亡率也降低。这多张处方,是我经常中午加班到一两点,晚上加班到六七点,结合熊老的医案,细细斟酌而得,故取效甚佳,病患评价较好。

在这里,我想说,就我个人感觉,目前大家基础还弱,辨证及方剂还不太熟,不可能象熊老这样一上午应对近百人的门诊人次,所以,不要贪多求快,每个患者来了,咱们要好好珍惜把握,尤其平时少见的病种,这么坚持治下来,善于总结,印象就深刻了。熊老师说过就是要在临床中反复使用,这些方剂才可能变为我们自己的。

比如最近刘斌雄同学帮我在健康报网、人民日报网、中国网等媒体发的《跟师熊继柏教授治疗慢性肝病体会》的治疗较好的案例,在此,我简单的分享一下其中的一个病案:

案例:

林某凤,女,46,工人,韶关人,乙肝去年10月发现肝硬化,有乙肝史既往未治疗,无饮酒史。乏力、纳差、腹胀3月。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尤以活动后为甚,食欲下降,饭量减至平时一半,伴上腹饱胀不适,尤以进食后加重,有厌油,无恶心、呕吐,在外面曾服中药治疗2月余。

4月25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乙肝肝硬化”,给予护肝、抗病毒治疗后好转出院,无呕血、解黑便,今为进一步治疗来我科住院治疗,门诊拟“乙肝肝硬化”收入院。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尚可,小便量减少,约ml/天,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明显体重下降。舌淡红,苔薄白,舌边瘀点,舌下青筋怒张。脉细数。查体:面色晦暗,双眼圈及面色黧黑。

年4月25医院CT:1、考虑肝硬化,肝左外叶结节灶,肝内多个小囊肿2、脾大,中量腹水,食管下段、胃底静脉重度曲张,右肾囊肿,B超:子宫肌瘤。血常规:WBC2.86E+09/L,N71.8%,RBC3.41E+/L,Hb95.5g/L,PLT31E+09/L;肝功能:TBIL18.6μmol/L,DBIL5.8μmol/L,ALT28U/L,AST38U/L,GGT13U/L,CHEU/L,ALB38.1g/L,肾功能:正常,血脂:TG0.87mmol/L,CHO3.12mmol/L;凝血功能:PT15.59“,PTA57%;心肌酶:正常。HBV-DNA3.02E+05IU/毫升,肝硬度:20.7KPA,脂肪衰减:%,

中医诊断:鼓胀黑疸。西医诊断:1.乙肝肝硬化(活动性、失代偿期)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重度)。辨证:气滞血瘀湿热肿胀。治法:利水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主方:茵陈五苓散、三甲散、五皮饮。1诊方药:茵陈20丹皮10桃仁10赤芍10当归尾10大黄10猪苓15泽泻15大腹皮15桑白皮30茯苓皮15鳖甲30生牡蛎30三棱6莪术6黄芪60,并给予芒硝石膏冰片外敷消水,2诊守方,腹水明显消退。3诊前方加二至丸旱莲草20女贞子20菟丝子30淫洋藿10香附10,共10剂。

7月19日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嘱暂停服中药,待一月后继续服药。9月因贫血予服黑归脾丸合三甲散二至丸,回来复诊恢复很好,贫血明显改善,无腹水,白蛋白提升,肝硬度降至9.8KPA,纤维化明显改善。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鼓胀范畴。为古代四大难症(风鼓嗝痨)之一。系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的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本病在古医籍中又称单腹胀、臌、蜘蛛蛊等。鼓胀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及重证,治疗上较为困难。现代医学的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腹腔内肿瘤、结核性腹膜炎等形成腹水,出现类似鼓胀的证候,可参照鼓胀治疗。

熊老喜用五皮饮治水肿,茵陈四苓散合二金汤治鼓胀,熊老说过《黄帝内经》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为赤是为血”,肝肾同源,精血同源,后期因贫血黑归脾丸培补中焦补后天之本。二至丸益肝肾精血。可改善各种贫血。黑疸有阳黄阴黄之分。阳黄转黒疸为黄疸日久失治,郁热在里,造成血瘀,不仅面黑,还有黄疸,治疗此种黑疸要治阳黄清湿热,用栀子柏皮汤、茵陈蒿汤或甘露消毒丹,但这只能清湿热退黄,黑疸是淤热造成的,必须配合活血祛瘀,用当归尾、赤芍、丹皮、桃仁、鳖甲,因为这些药入肝经,肝藏血,肝受湿热后,血液调节受阻,就会出现血络瘀阻,表现为黒疸。阴黄转黒疸,要在茵陈术附汤或茵陈五苓散基础上再加消黒疸祛瘀药,如当归尾、赤芍、红花、桃仁、鳖甲等。此例患者前期予茵陈五苓散、三甲散、五皮饮清利水湿活血化瘀,待腹水消退则培补中焦,补益肝肾活血消黑疸,取得很好效果,再加行套扎术减少上消化道大出血风险,中西结合,延长患者生命及保存劳动力。

近十几年来,我一直致力于肝硬化的防治工作,通过中西医结合在提升白蛋白,降低球蛋白,柔肝软肝,缩脾,降低门静脉、脾静脉宽度,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减少白蛋白及血制品使用,降低肝硬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价廉安全方便来源充足,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挽救社会劳动力,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为健康大中国出力,非常适合我国国情。

而熊老师传授的临床经验也让我为更多疑难肝病及其他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经验,少走弯路。我的乙肝丙肝患者联合抗病毒治疗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中医》、《基层医学论坛》、《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等行业媒体,获市两项科技成果三等奖。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及抗肝硬化显示明显的优势,极具推广价值。

熊老师在传承班上讲过一件事情,令人十分感动。老师说农民很不容易,看个病还碰到个傻家伙,所以他很希望基层有些好医生能为患者提供服务。有次一位从许昌过来的患者,因为经济困难,舍不得坐高铁,坐十几个钟头普通列车来看病,熊老师很动容。他停了很久才接着说:农民真不容易,当时很多同学都掉眼泪了。

我想尽量为病人看好病让他们少跑冤枉路及花冤枉钱,就是我们作为医生的使命和责任了。我想普渡众生,大医精诚的精神,就像熊老师这样的言传身教了。另外就是老师也是在传承班上说:仲景前辈讲过医不贵于能医病,贵于能医难病。病不贵于能言医,贵于能言真医。对医生的要求在于治疑难病,对病人难就难在找不到真医生。作为医生,我们不应该满足于现状,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这两年多来,我跟师熊老最大的一个感悟就是初学中医总会以为自己很厉害,待到深入经藏,跟师日久,才知道自己的水有多浅,熊老师说你们要读的书还多得很,你们的水平还浅得很!要以一颗谦虚的心来博采众长.去年,熊老师在传承班第四次临床现场教学课上说:“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听我的课程就是教会中医生如何看好病”!这种现场临床教学方式在全国都是首次,只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敢这样现场教学!老师说“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肚里起码要有一桶水”。老师说经过临床教学,再强化经典学习,大家提高就会更快了。

目前,我自己碰到的困难就是辩证还不够精准,老师要求的背个方也还有难度,用方也还有些犹疑。工作繁忙,精力及记忆力又下降,背经典真有困难,只能抽空熬夜看看。老师说“志在活人继绝学,夜阑犹自点青囊”,他77高龄,五点半就起床,七点出诊,深夜还要写书,不辞辛劳,十二月份老师一天参加三场活动,早上和晚上做了两场报告,下午又给我们临床教学,之后两天滴米未尽,很是虚弱,还要坚持给大家上课,对中医的拳拳之心令吾辈动容,我们有什么理由偷懒呢?

老师在四诊合参教学会上,曾和北中医大学李校长、湖南中医药大学何清湖校长等说,我教会了大家临床看病,还要教大家学习经典原著,理论和临床相结合,大家就更容易成为一个中医上工。老师以他60年的临床经验和30多年的大学教学经验,他指的路肯定会让我们少走弯路,更易成材。所以我一定要克服工作的困难和记忆的衰退,融会贯通,勤习经典,在临床上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争做一个中医上工,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在此,也衷心的希望大家能成为真医,更严格要求,更精进,不要辱没师门,把中医药事业及中西医结合事业发扬光大。为传承老师衣钵,弘扬中医作出更大努力!

陈可冀院士说:中西医结合临床创新发展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应该努力提高解决现代医学尚未能解决的能力,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尽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实现具有国际标准的中国特色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原创特色。

努力攀登吧,也希望我自己能走得更远!同学们,我们一起加油!

感谢大家的耐心聆听,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中医临床现场教学传承研习班朱先女

特大喜讯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南杏园教育平台联合承办的“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中医临床现场教学传承研习班第三学期“即将于年8月3日在长沙正式开班,报班通道已正式为您开启!我们提供跟师国医大师熊老学习做临床的机会,是否能够抓住它,就看你自己了!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惊喜提示

动动手指,转发此文到您的朋友圈并截屏保存,扫一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jyjggw.com /gxwhyy/13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