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医院将3个月内肠癌高危人群胃肠镜检查情况做了一个统计,检查结果很能说明问题。共完成例胃肠镜。其中,发现大肠癌33例,结肠息肉比例很高,占到70%。另外,还有结肠腺瘤合并早期胃癌3例、早期食管癌1例。
大肠癌主要是腺瘤性肠息肉演变而来,约占85%~90%,甚至更高,而息肉要演变为肠癌需要5-15年的漫长时间,因此,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息肉,阻断其癌变进程。目前肠癌、肠息肉的社会患病人群比例较高,许多患者并没有任何症状,医院就诊。所以,发现肠息肉,切除肠息肉,是预防结直肠癌最为直接、有效、便捷的手段。
筛查不及时,发现即晚期
大肠癌是非常明确的有预防和筛查效果的恶性肿瘤,早期治疗效果好,晚期治疗效果则相对较差。但目前我国临床大肠癌早期确诊的比例仅为5-10%,60%-70%的大肠癌患者被发现时已是Ⅱ期或晚期。
在第三届西湖对弈癌症早期筛查与防治跨界高峰论坛上,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教授介绍,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较长,从增生性病变到腺瘤、癌变、临床期癌以致晚期肿瘤是一个10年以上的过程,因此给了我们预防的机会。
早期筛查如何做?
1、粪便检测
采用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技术,通过综合分析粪便中肠道脱落细胞的KRAS基因突变,BMP3、NDRG4基因甲基化变异及便隐血指标,及时发现结直肠癌及进展期腺瘤。2、全结肠镜检查就是我们俗称的肠镜检查,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对息肉的检出率可达到95%以上,早癌检出率大于96%;可以分辨1-2mm的病变。
但是,传统的肠镜检查前需空腹1-2天后服泻药作肠道准备,检测过程中还要经过肠镜“九曲十八弯”才能到达目的地,痛苦且不方便,还影响工作,作为大肠癌的初筛,人群接受率很差,很多人担心肠镜的风险和痛苦,而拒绝肠镜检查,这就造成结直肠癌患者被发现时,超过85%都是中晚期,死亡率高居不下。
此外还有乙结肠镜、纤维结肠镜、CT-MRI模拟肠镜等筛查手段。
长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携手诺辉健康公司共同开展了“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活动,即日起即可在长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检测,居民领取标本盒后,可全程在家完成取样操作,快递免费上门取件,送至北京实验室进行检测,5个工作日即可收到检测报告。该技术已被《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收录,对结直肠癌NPV(阴性预测值)99.6%,对早期大肠癌癌变筛查非常有优势。患者只需要提供粪便作为检测样本,通过分析粪便中的遗传物质(粪便DNA),可以检测出直径1厘米以上进展期腺瘤和肠癌病灶,及时发现早期肠癌基因突变。
哪些人需要筛查?
建议所有肠癌高危人群每3年进行一次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查。结直肠癌的筛查宜早不宜晚,对于有不良嗜好(比如肥胖、久坐、爱吃肥肉、烟酒嗜好等)的人,是肠息肉的高发人群,因此,建议越早越好,不要等出现症状再去检查。
筛查和早诊早治是预防大肠癌的最主要方法。早期诊断90%都可以治愈,建议40岁以上男性、35岁以上女性的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筛查,中低危人群2-3年做一次即可。1、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随着年龄增长大肠癌发病率增高,45岁以上人群大肠癌高发。不管你有无症状,有无大肠癌家族史,45岁以上人群都属于大肠癌高危人群。
2、40岁以上肠道症状超过2周?大便习惯改变。与过去比较大便次数发生改变,增多或减少,发生便秘、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
?大便形状改变。与过去比较大便变薄、变细、大便表面出现凹痕;?大便性质改变。发生便血、大便粘液增多;?腹部固定部位疼痛。年龄40岁以上,近2周出现上述任何一条症状,你就是大肠癌高危人群。3、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是大肠癌的癌前疾病,大肠癌发病率较普通人群增高,尤其病变范围广泛者、幼年起病者、病史时间较长者。
溃疡性结肠炎病史长达10年以上者,尤其病变范围广泛者,是结肠癌的高危人群。4、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大肠癌可以多中心发病,就是大肠多个部位可以先后发病,大肠癌手术以后不仅吻合口癌症可以复发,剩余的大肠也可以发生癌症。
5、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大肠息肉大多数是腺瘤,容易癌变,大肠癌90%以上是由大肠腺瘤癌变而来。大肠腺瘤摘除后大肠内环境没有改变,摘除部位腺瘤可以复发,其余大肠也可以发生腺瘤。
6、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少部分大肠癌是遗传性大肠癌,可以遗传给子女;更多的大肠癌是有明显遗传倾向,就是遗产因素决定了容易患大肠癌,再在外界因素作用而发病。
饮食不当是大肠癌发病的主要因素,同一个家族中往往有相同的不良饮食习惯。因此,大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孙辈都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7、遗传性大肠癌患者20岁以上的直系亲属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黑斑息肉综合征、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其有特定基因异常,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0岁以上者就容易发生大肠癌,这叫遗传性大肠癌,是一种已明确会遗传的癌。
遗传性大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20岁以上者就容易发生大肠癌。大肠癌预防策略
大肠癌有明显遗产倾向,又有多种发病因素,做到以下几点可有效减少大肠癌发生,对大肠癌高危人群尤其重要。
1、运动运动可增强抵抗力,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运动,每周五次每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30分钟以上。
2、控制体重肥胖是大肠癌的发病因素之一,积极锻炼,控制饮食,避免肥胖。
3、健康饮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尤其要控制红肉(猪牛羊)的摄入量,减少烟熏烧烤油炸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4、非甾体抗炎镇痛药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可能对预防大肠癌有效,老年人往往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多种危险因素有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的需求,若没有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可以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在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同时可预防大肠癌发生风险。
但使用阿司匹林之前必须经过医生的评估,不能擅自使用,以免发生消化道大出血的危险。
5、戒烟吸烟对消化道有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会明显增加大肠癌发生,必须戒烟!
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