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包括遗传、免疫和肠道微生态因素,病程特点是反复发作与缓解[1,2]。约有50%的CD患者在确诊后5年内会并发狭窄或瘘管[3],约1/3的患者因此需要接受手术治疗[4,5]。临床上可使用抗炎药物改善炎症为主型狭窄,但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改善或逆转纤维型狭窄,后者只能通过内镜或手术治疗。遗憾的是,内镜或手术治疗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患者常因再次复发和/或纤维化的继续进展再次发生肠道狭窄而需要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目前肠道纤维化引起肠道狭窄的发病机制不明,深入阐明发病机制、准确诊断肠道狭窄和鉴别狭窄类型、根据适应证采取合适的肠道狭窄治疗策略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1.肠道狭窄的发病机制
肠道狭窄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肠道因反复的炎症刺激与组织修复过程中发生的肠道纤维化。间充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共同参与了肠道炎症损伤的修复过程[5,6]。当间充质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产生ECM沉积时就可引起组织纤维化[3]。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是一种具有显著促纤维化作用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应用抗TGF-β药物阻断其功能是调节纤维化的有效途径,并已在肾脏纤维化相关试验中有所研究[7]。然而TGF-β也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抑制其功能可能导致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患者发生失控的系统性炎症以及疾病加重[8]。激活素(activin)是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它们在IBD和其他炎性疾病中表达上调并通过激活Smad转录因子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参与组织炎症、修复、纤维化进程[9]。
平滑肌细胞增生是导致肠壁增厚与肠道狭窄的最重要因素[10]。有研究认为,平滑肌细胞增生所致的肠道狭窄表现出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但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平滑肌细胞增生与纤维化可能是导致肠道狭窄的并列独立因素[11]。有研究在三硝基苯磺酸小鼠模型中使用aVβ3抑制剂成功地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而阻碍了肠道狭窄的进程[12,13]。
上皮细胞可因反复或持续的炎症刺激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formation,EMT)参与纤维化进程,内皮细胞也在肠道纤维化中存在内皮间质转化现象[10]。Th17细胞通过分泌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14]与CD患者中成纤维细胞表面上调的IL-17A受体结合参与ECM沉积,同时IL-17A也是EMT的驱动因子之一[15],但目前已有的IL-17A单克隆抗体在临床试验中并未表现出理想的效果[16]。Th2细胞可分泌白介素-4(interleukin,IL-4)和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它们在慢性炎症中分泌增加且与组织重塑相关,后者还通过刺激TGF-β的分泌增加ECM的沉积[17-20]。
其他已被证实参与纤维化进程的因子包括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2、表皮生长因子、内皮素和IL-13等[9]。
2.肠道狭窄的风险预测
肠道狭窄的发生具有遗传易感性[21],第1个被证实为狭窄型CD的易感基因是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nucleotide-bindingoligomerizationdomain,NOD)2基因,也被称为caspase募集结构域15,NOD2基因变异与CD患者的回肠狭窄和术后复发相关[22]。携带NOD2突变的CD患者可能因病变位置与狭窄表型的原因更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携带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TLR)尤其是TLR4突变的患者常发生小肠狭窄[23]。肠道狭窄表型受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motifchemokinereceptor1,CX3CR1)的TM和VI的多态性影响,而与NOD2变异无关[24,25]。一项研究显示,MMP-3SNP-T/6T处的5T5T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组织发生不均衡重塑而导致狭窄[26]。另有研究表明,自噬相关16L1基因(rs和rs)突变也与CD纤维化相关[27,28]。狭窄型CD患者血清中miR-b水平高于非狭窄型CD患者[29],但miR-29a[30]、miR-19a-3p、miR-19b-3p[31]水平均显著低于非狭窄型CD患者,这表明非编码短RNA可能作为转录后水平的负调控因素参与肠道纤维化进程。
CD确诊年龄小、诊断时即需使用激素、并发肛瘘、需早期使用抗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治疗、吸烟等因素虽然可以预测肠道纤维化、狭窄、梗阻的发生,但这些因素同时预示着有发展为“预后不良(disablingdisease)”CD的可能性,而不仅仅是发生肠道狭窄[32]。目前尚未有指标或生物标志物能较为准确地预测CD肠纤维化和肠道狭窄的发生。
3.肠道狭窄的诊断
目前对CD患者并发肠道狭窄的诊断主要依靠横断面成像检查或内镜检查。有关肠道狭窄的诊断,应描述为单处或多处狭窄,以及狭窄处能否通过成人内镜。如果狭窄部位内镜可通过,则较易评估狭窄肠段的长度[33]。在内镜扩张治疗前的评估内容应包括狭窄的长度、成角角度以及有无瘘管、溃疡等情况[34,35]。超声、计算机体层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