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血液传播
发生与以上传播途径有关的高危行为,可能会造成丙肝的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如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修足、文身和打耳洞等行为,可能因黏膜破损而出血,也会造成丙肝病毒的传播。
陈国凤教授表示:“丙肝号称是‘沉默的杀手’,由于病情隐匿,早期阶段症状轻微,很多感染者都没有主动筛查,或者发现感染却没有进行积极治疗,存在漏诊率高、就诊率低和治疗率较低的现象,以至于很多HCV感染者发展到了肝硬化、肝癌的阶段。”
值得庆幸的是,几年前,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已经问世,使得丙肝的抗病毒治疗不仅能获得非常高的病毒学治愈,而且安全简单。《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优先推荐无干扰素泛基因型方案,以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为代表的泛基因型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已经被纳入医保报销,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药物可及性大大提高。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宣布,已经开始研究开展年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根据这一目标,到年,我国90%的感染者得以诊断,80%确诊的患者得以治疗。
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如何从14亿人中,找出丙肝感染者,需要更精准的防治策略。
陈国凤教授建议:
“有医源性暴露史,包括手术、透析、不洁口腔诊疗操作、器官或组织移植者,准备进行特殊或侵入性医疗操作的人群;年前有过输血或应用血制品者;年前的供血浆者,或者身边的亲人,朋友感染了丙肝,都属于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开展丙肝筛查,是提高丙肝诊断率和治疗率的关键。”
除了提高高危人群的主动筛查率之外,最新研究显示,在医疗机构中开展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的丙肝筛查项目,将有效地发现潜在患者。医疗机构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对来院做手术、住院、血液透析、侵入性诊疗患者开展丙肝的筛查。
根据《丙型肝炎筛查及管理》中的建议,下述高危人群均需要进行丙肝病毒筛查:
有静脉药瘾史者有职业或其他原因(纹身、穿孔、针灸等)所致的针刺伤史者有医源性暴露史,包括手术、透析、不洁口腔诊疗操作、器官或组织移植者,准备进行特殊或侵入性医疗操作的人群,其中包括:a.输血或应用血制品者;b.各种有创导管及其他有创介入诊疗者;c.内镜如胃镜、肠镜、气管镜、膀胱镜等检查者;d.血液透析人群有高危性行为史,如多个性伴、男男同性恋者HCV感染者的性伴及家庭成员HIV感染者及其性伴HCV感染母亲所生的子女破损皮肤和黏膜被HCV感染者血液污染者有输血或应用血液制品史者(主要是年前有过输血或应用血制品者)年前的供血浆者目前,医院的丙肝抗体筛查率较高,陈国凤教授表示:“对于来院就诊的患者,在筛查出感染HCV之后,可以直接转诊到感染科,有助于大幅度提高清除丙肝的效率。作为肝病、感染科的医生,我希望,医院就诊,在筛查中发现自己感染HCV,也要主动来肝病、感染科就诊。通过院内转诊、患者主动就诊,可以实现‘发现一个、治疗一个、减少一个’,从根本上遏制HCV的传播。”
早发现、早预防、
希望每一个人都拥有健康的身体~
承德新鲜事儿编辑部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