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生素D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来源:中华肝脏病杂志

作者:潘丽莎华美云徐思雅

摘要

目的

通过小鼠动物模型探讨维生素D对急性肝衰竭肝脏的保护作用。

方法

应用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观察长期维生素D缺乏对肝脏损伤、肝脏炎症信号的影响。采用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观察维生素D缺乏对模型小鼠存活率的影响,并观测补充高剂量维生素D对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通过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氨转氨酶(AST)以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肝组织病理变化;通过RT-qPCR检测肝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NOD样受体家族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以及趋化因子CCL2、CXCL1、CXCL2等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脏组织巨噬细胞的数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Mantel-Cox)分析。

结果

长期维生素D缺乏饲养会增加小鼠对急性肝损伤的敏感性,表现为增加血细胞外渗、肝脏实质细胞大量坏死,上调肝脏组织TNF-α、IL-1β、NLRP-3的mRNA表达(P0.05);并增加肝脏巨噬细胞的数量(P0.05)。同时,维生素D缺乏会增加小鼠因肝损伤造成的病死率(P0.01)。相反,预先给予大剂量维生素D(IU/g)可以明显减轻小鼠的肝损伤,抑制ALT、AST的上升(P0.01),缓解肝脏组织坏死,同时下调肝脏组织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P0.05)。

结论

小鼠模型显示长期维生素D缺乏会加重药物导致的急性肝衰竭,降低存活率;而给予高剂量维生素D具有一定肝脏保护作用,可显著改善肝脏的坏死情况并抑制炎症。因此,充足的维生素D可维持肝脏的生理平衡以抵御肝损伤。

急性肝衰竭(acuteliverfailure,ALF)的病因包括病毒感染、药物滥用等[1-3]。这些因素都会造成肝实质细胞损伤,激活固有免疫系统如枯否细胞、自然杀伤细胞[3],后者能够释放大量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细胞趋化因子(CXCL2),从而进一步扩大肝脏损伤的范围[4-7]。大范围的急性肝损可严重影响其他主要器官的功能,使病情迅速进展[7]。于是,缓解肝实质细胞的损伤、抑制过度的炎症风暴对于控制ALF的进展起着重要作用。维生素D(vitaminD,VD)不仅促进钙磷在小肠吸收,更具广泛的生理调节功能[8]。例如,通过其细胞核受体(vitaminDreceptor),维生素D信号能促进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s),抑制Th-1、Th17应答,从而平衡免疫系统[9]。此外,维生素D信号也可通过促进Paneth细胞分泌防御素来平衡小肠的固有免疫系统[10]。相反,长期维生素D缺乏则可引起慢性炎症,引发脂肪肝和肝纤维化[11-12]。更有临床调查表明,低浓度的维生素D水平与ALF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13]。基于此,我们推测长期维生素D缺乏可能加重ALF,补充维生素D可能通过平衡免疫功能来预防/改善ALF。于是,本研究采用ALF小鼠模型,并通过缺乏维生素D(vitaminDdeficiency,VDD)和补充维生素D两种方法证实维生素D对ALF的肝脏保护作用。

材料与方法

1.实验试剂及仪器:

D-氨基半乳糖(D-GalN)购自阿拉丁公司;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购自德国Sigma公司;AIN93饲料(富含维生素D3,0IU/kg)、VD3缺乏饲料购自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维生素D2注射液购自江西赣南海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反转录试剂盒购自瑞士Roche公司、荧光定量PCR试剂盒购自Novoprotein公司;F4/80抗体购自NovusBiologicals公司;小鼠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购自英国艾狄斯公司;q-PCR仪购自Bio-Rad公司;数字病理扫描仪购自日本滨松公司。

2.实验动物来源:

无特定病原级雄性BALB/c小鼠购自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6周龄,体质量15~20g。

3.长期维生素D缺乏对急性肝衰竭模型小鼠的影响:

24只小鼠,适应环境1周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5~7只:(1)对照组(CTRL)以含标准VD3的饲料喂养;(2)维生素D缺乏组(VD3缺乏饲料喂养,VDD);(3)给予对照饲料急性肝损伤组(CTRL+D-GalN/LPS);(4)维生素D缺乏饲养条件下急性肝损伤组(VDD+D-GalN/LPS)。在以富含维生素D或者缺乏维生素D饲料喂养16周后,给予其中2组以腹腔注射D-GalN0.7mg/g和LPS50ng/g,而另外两组给予同等量的等渗盐水。在注射后6h处死小鼠,收取血液和肝脏组织,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浓度。并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小鼠肝脏的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脏F4/80阳性细胞数量、通过RT-qPCR检测肝脏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

4.维生素D缺乏对急性肝衰竭模型小鼠存活率的影响:

52只小鼠,适应环境1周后随机分为4组,其中(1)对照组(标准VD3饲料喂养3周,CTRL,n=6);(2)维生素D缺乏组(VD3缺乏饲料喂养3周,VDD,n=6);(3)对照+急性肝损伤组(CTRL+TAA,n=20);(4)维生素D缺乏+急性肝损伤组(VDD+TAA,n=20)。通过给予小鼠腹腔注射μg/gTAA以造成肝损伤,或者给予同等量的等渗盐水作为对照。观察小鼠存活状态,每12h记录小鼠死亡数量,总计观察96h。

5.给予高剂量维生素D2,测定对急性肝衰竭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

31只小鼠,适应环境1周后随机分为4组。各组小鼠均饲以正常饲料喂养,其中2组给予高剂量VD2(IU/g腹腔注射维生素D2注射液),或者注射同等量的菜籽油。1周后,其中2组给予腹腔注射TAAμg/g,另2组腹腔注射同等量的等渗盐水。注射6h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液、肝脏,测定血清ALT、AST浓度,并通过HE染色检测小鼠肝脏的病理变化、qPCR检测肝脏炎症因子表达。

6.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均以±s表示,并通过GraphPadPrismsoftwareV6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Mantel-Cox)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长期维生素D缺乏会加重急性肝衰竭模型小鼠的肝脏损伤:

对小鼠血清ALT和AST进行检测,我们发现D-GalN联合LPS造模成功,小鼠肝脏功能受损明显,ALT、AST显著升高(P0.05)。VDD会明显加剧肝毒性药物诱导的ALT、AST的升高(图1A);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小鼠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发现,D-GalN联合LPS造模的小鼠肝脏组织出现大规模的肝脏实质细胞病变,表现为片状凝固性坏死,伴有大量血细胞的渗出,以及炎性细胞的浸润;而VDD会加剧模型小鼠肝脏的坏死和出血(图1B)。以上结果说明,长期维生素D缺乏会加重ALF模型小鼠的肝脏损伤。相反,富含维生素D的饮食(AIN93)能够部分抵御药物导致的肝衰竭。

2.长期维生素D缺乏会促进急性肝衰竭小鼠肝脏炎症因子的表达:

RT-qPCR结果显示,长期维生素D缺乏会显著加剧ALF模型小鼠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TNF-α、IL-1β、NOD样受体家族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在mRNA水平明显升高(图2A)。肝脏组织F4/80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单纯的VDD并不影响枯否细胞(棕黄色)的数量,但在ALF造模组中,VDD会促进枯否细胞的增多(图2B)。对20倍视野下的10个图进行阳性细胞的计数发现,各组小鼠枯否细胞数量多少依次为:VDD+ALF组ALF组VDD组≈CTRL组(图2C)。以上结果说明,长期维生素D缺乏上调了ALF模型小鼠肝脏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

3.维生素D缺乏会显著降低急性肝衰竭模型小鼠的存活率:

根据ALF模型小鼠的死亡情况绘制出生存曲线(图3),结果显示单纯的VDD并不影响小鼠存活率。TAA造模的ALF小鼠(CTL-TAA)在96h内病死率为9%(2/22);而在维生素D缺乏的条件下,由TAA造模的ALF小鼠(VDD-TAA),在96h内病死率接近50%(9/19),且两组间存活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说明,维生素D缺乏显著降低了ALF模型小鼠的存活率。

4.给予高剂量维生素D能减轻急性肝衰竭模型小鼠肝脏损伤:

提前补充高剂量VD2明显减轻了模型小鼠ALT、AST的升高程度(P0.01),见图4A。对各组小鼠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发现,TAA造模的ALF模型小鼠肝脏组织出现大面积坏死,并有炎性细胞的浸润,而提前补充高剂量VD2则显著减轻了模型小鼠肝脏的坏死情况(图4B)。以上结果表明,提前补充高剂量的维生素D能减轻ALF模型小鼠的肝脏损伤。

5.给予高剂量维生素D能下调急性肝衰竭模型小鼠肝脏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

RT-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AA造模组小鼠肝脏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趋化因子CCL2、CXCL1、CXCL2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直接TAA造模组相比,补充高剂量维生素D+TAA造模组小鼠肝脏促炎因子TNF-α、IL-1β、CCL2、CXCL1、CXCL2的mRNA表达水平则被显著下调(P0.05),见图5。这说明,提前补充高剂量的维生素D能够下调ALF模型小鼠肝脏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

讨论

ALF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炎症对ALF的进展具有促进作用[6,14-15],目前已有研究尝试利用具有抗炎功效的药物来进行ALF的治疗[16]。维生素D是肌体产生的甾体类多功能生理调节因子。在充足的阳光照射下,皮肤细胞将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同样,植物细胞中也能产生类似结构、同等生物活性的维生素D2。通过血液循环,在肝细胞中维生素D3或维生素D2发生25-羟基化,然后在肾脏中发生1-羟基化,形成1,25-2羟基维生素D,即骨化三醇(calcitriol)。通过靶细胞中的维生素D受体(VDR),骨化三醇能促进很多基因的表达[9]。在肠道细胞中维生素D信号能促进钙、磷转运受体的表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维生素D还具有调节免疫的功能。一方面,维生素D可以调节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的激活、增殖和分化[17]。另一方面,维生素D信号也可以抑制Ⅰ型促炎细胞因子如IL-6、TNF-α,增加Ⅱ型抗炎细胞因子如IL-4、IL-10的产生[17]。此外,维生素D信号还可通过上调Paneth细胞分泌防御素来平衡肠道的固有免疫[9]。Kong等[11]的动物模型表明,维生素D可通过上调胆汁酸协同转运蛋白,来改善胆汁酸代谢、抑制肝脏脂肪和炎症。而Zhu等[12]发现长期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慢性炎症,诱导肝细胞凋亡和肝纤维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也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慢性肝病如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具有相关性,维生素D浓度会影响患者的炎症反应[18-19],但关于维生素D与急性肝病如ALF之间的研究尚少。Dhaked等[20]发现,维生素D水平可以作为慢加ALT的预后指标。而Gomes等[13]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低浓度的维生素D水平与ALF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本研究首先借助D-GalN联合LPS诱导小鼠ALF模型,通过提前给予小鼠16周的维生素D缺乏饮食,探究了长期维生素D缺乏对ALF模型小鼠的影响。发现长期维生素D缺乏加重了模型小鼠的肝损伤、上调了肝脏炎症因子的表达,并增加了小鼠肝脏枯否细胞的数目,而成熟的枯否细胞可促进溶解反应增加肝脏组织坏死[21]。这表明,长期维生素D缺乏会增加小鼠对急性肝损伤的敏感性,加重肝损伤。这与本课题组前期在代谢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小鼠的研究结果类似[10]。本研究又借助TAA诱导小鼠ALF模型,通过提前给予小鼠3周的维生素D缺乏饮食,探究了维生素D缺乏对ALF小鼠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明显降低了ALF小鼠的存活率。这表明,维生素D缺乏会加重肝损伤药物导致的ALF,降低存活率。所以本研究又通过提前一周给小鼠补充IU/g的维生素D2注射液,来探究补充高剂量维生素D对ALF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发现提前补充维生素D降低了小鼠血清AST、ALT水平,显著减轻了模型小鼠的肝损伤和坏死程度,同时,补充维生素D还抑制了肝脏促炎因子如TNF-α、IL-1、CXCL2等的表达,这与Bi等[22]对肝干细胞在ALT模型小鼠中的研究结果类似。以上结果证实,补充维生素D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保护急性肝损伤。其作用机制考虑为维生素D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如抑制肝脏枯否细胞的数目来下调下游炎症信号,进而减轻肝脏细胞的损伤和坏死,阻止并改善ALF的发生和发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对ALF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由于维生素D缺乏在全球范围普遍存在[23],而补充维生素D也方便易行,所以维生素D有望成为预防/治疗ALF的一个新选择。但本研究仅仅发现维生素D对药物诱导的ALF小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并且是一个初步结果,对其中的机制还不清楚。所以将来还需通过研究维生素D对更多的ALF模型、甚至对临床患者的预防/治疗效果来进一步探索具体机制和用药可能。

参考文献

[1]段钟平.防微杜渐,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jyjggw.com /gxwhyw/121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