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排第三的癌,早期没有症状,过劳喝酒是诱因
原发性肝癌是指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发生的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1、临床表现
肝痛常放射至右肩;腹胀、恶心、腹泻、消瘦、乏力、发热、黄疸、腹水、出血倾向等;少数可出现副癌综合征如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等,虽无特异性但发展迅速。
2、体征
肝区肿块,质地坚硬,也可有压痛,少数病例在肿瘤结节部位可闻及血管杂音。皮肤巩膜黄染,腹水、脾大、腹壁静脉曲张等提示患者伴有门脉高压症。
3、检查
(1)甲胎蛋白(处下)存在于胚胎期血清中,在出生后即迅速消失,如重现于成人血中则提示肝细胞癌或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此外在妊娠、活动性肝病及转移性肝癌和消化道癌中少数也偶能增高。AFP测定是目前最好的早期诊断方法,可在症状出现6?12个月前作出诊断。凡能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转移性肝癌的情况下,AFP≥μg/L持续4周,或AFP≥μg/L持续8周,则可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2)癌胚抗原(CEA)正常值小于2.5/μg/L。在肝癌中70%增高,但在转移性肝癌、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硬化及慢性肝炎等病例中也有明显增高。
4、影像学检查
(1)B超可检测出直径1cm的病灶,是肝癌的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2)CT检查用于确定肿块范围与数目,大小及与重要血管之关系。
(3)磁共振(MRI)在肝癌的定位诊断中有超过CT的趋势,对软组织的分辨率优于CT对血管瘤的鉴别优于CT,大于2cm肝癌的检出率为97.5%,而小于2cm者仅33.3%。
5、组织病理学检查
适用于可疑肝癌,用其他方法不能确诊时,在B超或CT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达90%。
肝脏由癌变至出现临床症状,约半年到一年时间。早期肝癌患者通常没有任何感觉,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肝癌的有效方法。多年的研究与临床实践表明,肝癌的发生与肝炎后肝硬化、遗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等有关约70%的肝癌患者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史。
因此,乙肝患者,特别是已有肝硬化者当属发生肝癌的高危人群。通常,我们将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列为肝癌发生的高危人群。凡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丙肝抗体阳性,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
1、年龄35周岁以上。
2、慢性肝炎病史5年以上。
3、家族中已有确诊肝癌患者。
4、长期酗酒者。
5、母亲垂直传播的肝炎。
6、长期食用腌腊、烟熏、霉变等食品者。
7、长期工作压力过大、工作负荷过重或长期精神压抑者。
8、器官移植患者。
确定了上述高危人群,对这些人进行定期的、连续的追踪检查和观察,是早期发现肝癌的有效方法。根据情况每年到相关医疗机构做1?4次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抽血查肿瘤标志物,尤其是AFP及肝脏B超检查。必要时可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CT检查等。
防治措施:
1、治疗
(1)手术切除仍为根治原发性肝癌的最好方法。凡有手术指征者均应不失时机争取手术切除。
(2)介入治疗对肝癌有很好的疗效,可明显提高患者3年生存率,已成为肝癌非手术疗法中首选方法。如经皮穿刺乙醇注射;肝动脉栓塞化学疗法(PEI);伽玛刀、氩氦刀等。
(3)肝癌对放疗不敏感,目前不推荐使用。化疗随着新药的出现,如健择、希罗达、草酸铂等也正逐步应用于临床。
(4)肝脏移植。
2、防治措施
(1)肝癌防治最有效途径为接种乙肝疫苗。
(2)避免酗酒长期酗酒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严重,还可诱发肝纤维化,进而引起肝硬化并导致发生肝癌。
(3)饮食方面不吃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霉玉米和霉花生。不吃腌制的、不新鲜食品(含亚硝酸类致癌物)。不饮用污染有机磷农药的水。
(4)避免过劳、锻炼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时要及时调整。
高血压的哪些事北京治白癜风价格白癜风专家百姓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