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胺氧化酶为催化多种单胺氧化脱氨反应的酶,底物特异性不高。作用于一级胺(伯胺)及其甲基化的二、三级胺,也作用于长链的二胺。对所谓生物胺,即酪胺、儿茶酚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也有作用。多见于脊椎动物的各种器官,特别是分泌腺、脑、肝脏,但在无脊椎动物、豆类的芽等植物中也存在。在细胞内存在于线粒体外膜上,是不溶性酶。
分类
MAO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存在于肝、肾等组织的线粒体中,以FAD为辅酶,对伯、仲、叔胺均能氧化,参与儿茶酚胺的分解代谢。另一类存在于结缔组织,是一种细胞外酶,无FAD而含有磷酸吡哆醛,只对伯胺起作用,受山黧豆素及β-氨基丙晴的抑制,催化胶原分子中赖氨酰或羟赖氨酰残基的末端氧化成醛基。血清中MAO和结缔组织中的MAO性质相似,能促进结缔组织的成熟,在胶原形成过程中,参与胶原成熟的最后阶段架桥形成,使胶原和弹性硬蛋白结合。
分布
MAO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器官,尤以肝、肾、小肠和胃含量最多,主要位于线粒体膜外面,并与膜紧密结合。MAO的生理功能因不同组织而异。血清中MAO和结缔组织中的MAO性质相似,能促进结缔组织的成熟,在胶原形成过程中,参与胶原成熟的最后阶段架桥形成,使胶原和弹性硬蛋白结合。血清MAO活性测定是检查肝纤维化病变的重要指标。纤维化发生在汇管区之间或汇管中心区之间时,MAO活性常明显增高,阳性率可高达80%以上;在假小叶周围有广泛纤维化形成时,则几乎全部增高,且升高幅度最大。
临床意义
单胺氧化化酶(MAO)为反映肝纤维化的酶,纤维化病变侵入肝实质内时,升高率仅为30%。器官纤维化患者血清MAO活性升高与结缔组织代谢亢进有关;爆发性肝炎患者血清MAO活性升与MAO从坏死的肝细胞线粒体上脱落有关。因此,爆发性肝炎、重症肝细胞坏死时,线粒体的MAO释放,血液中酶活性增高,阳性率可达73%以上。所以,临床上测定血清MAO主要用于诊断肝硬变。肝硬变时,血清MAO活常明显增高,阳性率可高达80%以上。
1.MAO活性升高可见于下列疾病:
①肝硬化:MAO活性的高低能反映肝脏纤维化的程度,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指标。肝硬化患者血清MAO活性升高的阳性率可达80%以上。
②各型肝炎:各型肝炎急性期患者的血清MAO活性多不升高,但急性重型肝炎时,因肝细胞坏死,线粒体释放大量MAO,可导致血清MAO活性升高。急性肝炎病程超过3个月者,血清MAO活性亦升高,活动性慢性肝炎约半数患者血清MAO活性升高。
③糖尿病可因合并脂肪肝、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因肝淤血而继发肝硬化时,血清MAO活性可升高。
④甲亢可因纤维组织分解与合成旺盛、肢端肥大可因纤维组织过度合成等原因,而导致血清MAO活性不同程度升高。
2.MAO活性降低可见于:服用避孕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左旋多巴肼类等药物引起。
白癜风系统检查项目图引起白癜风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