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与多种肝病的发病机制有关。小肠和肝脏通过胆道,门静脉和全身循环介导双向交流。肝脏通过胆汁酸和其他代谢介质与肠道沟通。在肠道中,微生物代谢产物通过门静脉转移到肝脏,影响肝脏的微环境和功能。肝脏通过门静脉接受并过滤大量营养,细菌产物,毒素和代谢产物,并通过胆道系统传出循环。
肠道菌群失调会增加细菌易位和肠漏的风险,从而增加肝脏对病原体和菌群代谢物的暴露,导致肝脏环境中由主要细胞因子(例如IL-1,IL-6和TNF-α)驱动的促炎性细胞信号传导,在持续性促炎状态下(例如酒精,药物,肥胖症,糖尿病),产生活性氧,促进肝损伤和纤维化,进而导致肝病发生及恶化,包括如酒精性肝病(ALD),酒精性肝炎(AH),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药物引起的中毒性肝损伤、肝纤维化、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等。
本文“ModulatingtheIntestinalMicrobiota:TherapeuticOpportunitiesinLiverDisease”在期刊JournalofClinicalandTranslationalHepatology上发表,DOI:10./JCTH..投稿:年8月11日;修回:年10月11日;接受:年10月27日;上线:年12月11日-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