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肝脏是我们身体中唯一一个没有痛觉神经的器官,所以很多人把它称为“哑巴”器官。乙肝是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肝脏疾病,具有传染性,其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性以及母婴等。
需要注意的是:
当感染乙肝病毒之后,并不一定都会出现症状的,比如处于携带者状态时,身体方面基本上是没什么症状的,因为这个时候虽然体内有乙肝病毒,但是病毒和自身免疫系统属于“和平相处”,肝细胞没有受到损伤,因此也没有肝炎发作的症状。
当这种“和平相处”的状态被打破时,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到了入侵的病毒,就会杀灭病毒,而在这个过程中免疫系统是无法识别到正常肝细胞的,因此把正常的细胞也一并杀灭,因此就会出现肝损伤,各种症状也会随之而来了。
身体出现几个“异常”,应该引起重视01
肝区疼痛
肝脏内部缺乏痛觉神经,慢性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但肝的表面有一层很薄的膜,称肝包膜,肝包膜上有痛觉神经分布,当肝脏发炎肿大时,肝包膜紧张,痛觉神经受刺激,因而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肋部不适、隐痛、压痛或叩击痛。如果肝区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02
全身无力、食欲不振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的胆汁是食物消化所必需的。肝炎时,肝功能异常,胆汁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肝脏的炎症还可能引起肝窦的血流障碍,导致胃肠道的充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乙肝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03
脾肿大
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慢性乙肝常有肝脏肿大。晚期由于大量肝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多无明显肿大,以后可因脾脏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以及门静脉高压。脾脏淤血,引起脾脏肿大。
04
黄疸症状越发明显
肝脏是胆汁的分泌器官,当胆汁无法参与消化工作时,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消化异常,同时还会引发黄疸症状。这是由于胆汁中胆红素成分大量流入血液导致的,通常由乙肝病毒导致的黄疸都是进行性种类,患者的巩膜会最先发黄,随后蔓延至全身皮肤。所以,这也是乙肝严重的信号之一。
乙肝病程漫长,治疗起来并不容易,而且乙肝可能还会持续发展,甚至转变成肝硬化、肝癌!所以,对于乙肝患者而言,不仅需要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治疗,同时还应警惕乙肝进一步恶化。
做好这几点让肝硬化、肝癌“绕道走”1积极防治用药从简
肝硬化的形成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患者要及早重视对原发病的治疗;
早期肝纤维化患者切勿急于求成,盲目用药只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不利于肝脏的修复。
2避免熬夜夜生活的丰富和工作压力的增加,经常熬夜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的肝病都是“熬”出来的。
中医认为“人卧血归于肝”。
从西医的角度来说,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远远多于站立时,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其解毒能力。
3戒酒过量饮酒会降低肝脏净化血液的能力,导致体内毒素增加,诱发肝脏损伤及多种疾病。
另外,酗酒还容易导致肝脏中毒,诱发肝炎。
4保持愉悦心情长期的精神抑郁以及暴怒等都会影响肝脏的机能,加快病情的发展。
因此,早期肝纤维化治疗,患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愉快的心情。
5健康饮食
对于早期肝纤维化患者来说,膳食上应当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易消化的食物为标准,并提倡患者低盐饮食。
科室
副院长兼科主任:刘辉:
消化科主任:赵微微: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