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參麥冬五味子醋炙丹参赤芍郁

诚信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
功效作用人参,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东部,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益肾助阳、补气生津、安神益智、扶正祛邪、降血脂、保护肝脏、提高记忆力、抗疲劳、抗衰老、抗菌抗病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气短喘促、心悸健忘、口渴多汗、食少无力等症,以及一切急慢性疾病及失血后引起的休克、虚脱之症。

??1.大补元气

人参甘温补虚,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拯危救脱之要药。适用于因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气短神疲,汗出不止,肢冷,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

2.补脾

人参入脾经,为补脾气之要药,可用于治疗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常与白术、茯苓、甘草等药配伍。

3.益肺

人参入肺经,亦长于补肺气。可用于治疗肺气虚弱、咳嗽无力、气短喘促、声低懒言、咳痰清稀、自汗脉弱等症,常与黄芪、五味子、紫菀等药同用。

4.益肾助阳

人参入肾经,又有益肾气、助肾阳之功。可用于治疗肾不纳气、肺肾两虚导致的短气虚喘、喘促日久之症,常与蛤蜊、胡桃仁等药配伍;亦可用于治疗肾阳虚衰、肾精亏虚、阳痿宫冷之症,常与鹿茸、肉苁蓉等补肾阳、益肾精之品同用。

5.补气生津

人参既能补气,又能生津,适用于气津两伤、短气、口渴者。而人参既能补益肺脾肾之气,又能生津止渴,故能治疗消渴病、气阴两伤之症,若用治热病气津两伤、身热烦渴、口舌干燥、汗多、脉大无力这,常与石膏、之母同用。

6.补血养血

人参味甘,能补气以生血、养血,可用于治疗脾气虚衰、气虚不能生血导致的气血两虚、久病虚羸者,常与白术、当归、熟地黄等药配伍。

7.安神益智

人参归心经,能补益心气、安神益智,适用于心气虚弱、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失眠多梦、健忘等症,常与黄芪、茯苓、酸枣仁等药配伍。

8.扶正祛邪

人参还具有扶正祛邪的功效,常与解表药、攻下药等驱邪药配伍,用于气虚外感或里实热结而正气亏虚之症。

9.降血脂

人参中含有的人参皂甙Rb2能改善血脂,降低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对于高脂血症、血栓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有治疗价值。

10.保护肝脏

人参能增加肝脏代谢各物质的酶活性,使肝脏的解毒能力增强,从而增强机体对各种化学物质的耐受力。人参对乙醇的解毒作用十分明显,它不仅能缩短乙醇麻醉的持续时间和加快恢复正常的时间,还能降低血清中GOT、GPT、ALP和胆红素等含量,而且能增加与乙醇代谢有关的醇脱氢酶和醛脱氢酶的活性,同时将乙醇代谢所产生的有毒物质乙醛迅速地排出体外,还由于过量的氢参与皂甙合成从而有效地保护乙醇中毒的肝脏。

11.提高记忆力

人参提取物对樟柳碱和戊巴比妥钠造成的记忆获得不良有拮抗作用,亦能改善环己酰亚胺和亚硝酸钠造成的记忆巩固障碍及40%乙醇造成的记忆再现缺陷。

12.抗疲劳

人参能提高工作能力,减少疲劳,并认为这是其兴奋中枢的结果。其作用强度超过苯丙胺,但无苯丙胺的缺点。服用人参,可提高思维能力和劳动效率。人参可使兴奋过程的疲惫性降低,表现为神经兴奋过程的灵活性加强,使神经疲惫程度降低,从而可消除各种无力综合征,显示抗疲劳作用。

13.抗衰老

人参具有推迟细胞衰老、延长细胞寿命的功能。人参调整衰老过程和预防早衰的主要成分是人参皂甙,其主要作用是刺激功能低下的生理系统,使其生理生化反应趋于正常,并阻止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恶性循环,以达到延年益寿目的。人参的抗氧化作用是人参抗衰老作用的重要环节之一。

14.抗菌抗病毒

不同浓度的人参提取浓缩液对福氏痢疾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紫青霉菌均有抑制作用。较高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大肠艾希杆菌、炭疽杆菌、肺炎球菌、黑色曲霉菌、产黄青霉菌有抑制作用。人参茎叶皂甙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细胞有保护作用。人参茎叶总皂甙对细胞的保护作用主要是明显抑制病毒复制,而不是直接杀伤病毒。人参提取物对感染森林病毒的动物有保护作用,具有增强干扰素诱导产生的抗病毒能力。

营养价值

人参中主要含有多种人参皂苷、多糖、挥发油、氨基酸、有机酸、黄酮类、维生素类以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其挥发油中的主成分:低沸点部分为β-榄香烯,高沸点部分为人参炔醇,挥发性成分中亦含人参环氧炔醇、人参炔三醇、人参炔、α-人参烯、β-人参烯、γ-榄香烯、α-古芸烯、β-古芸烯、α-新丁香三环烯、β-新丁香三环烯、α-芹子烯、β-芹子烯、γ-芹子烯、石竹烯等;有机酸及酯类有:柠檬酸、异柠檬酸、延胡索酸、酮戊二酸、油酸、亚油酸、顺丁烯二酸、苹果酸、丙酮酸、琥珀酸、酒石酸、人参酸、水杨酸、香草酸、对羟基肉桂酸、甘油三酯、棕榈酸、三棕榈酸甘油酯、α,γ-二棕榈酸甘油酯、三亚油酸甘油酯、糖基甘油二酯;含氮化合物有:吡咯烷酮、胆碱、三磷酸腺苷、腺苷、氨、多肽、精氨酸、赖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17种氨基酸;糖类有:果糖、葡萄糖、阿拉伯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甘露糖、木糖、蔗糖、麦芽糖、棉子糖及人参三糖A、B、C、D。人参尚含38.7%的水溶性多糖和7.8%~10.0%的碱溶性多糖;维生素类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C、烟酸、叶酸、泛酸、生物素及菸酰胺;甾醇及其甙类有:β-谷甾醇豆甾醇、胡萝卜甙、菜油甾醇、人参皂甙P及酯甾醇;此外,人参尚含有:腺苷转化酶、L-天冬氨酸酶、β-淀粉酶、蔗糖转化酶、麦芽醇、廿九烷、山柰酚、人参黄酮甙,以及铜、锌、铁、锰等二十多种微量元素。

1.人参中含有人参皂苷,人参皂苷及注射液具有抗休克作用;能增强消化、吸收功能,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保护胃肠细胞,改善脾虚症状;能促进组织对糖的利用,加速糖的氧化分解以提供能量;能促进大脑对能量物质的利用,增强学习记忆力;能促进造血功能;还能抗疲劳、抗衰老、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

2.人参中含有β-谷甾醇,具有降低胆固醇、止咳、抗癌的功效。

3.人参中含有人参多糖,有抑制胃粘膜损伤的作用,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4.人参中含有天门冬氨酸,可作为K+、Mg2+离子的载体向心肌输送电解质,从而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同时降低氧消耗,在冠状动脉循环障碍缺氧时,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它参与鸟氨酸循环,促进氧和二氧化碳生成尿素,降低血液中氮和二氧化碳的量,增强肝脏功能,消除疲劳。

病的作用。

主要价值

药用

《神农本草经》将麦冬列为养阴润肺的上品,言其“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本草分经》称麦冬“甘、微苦,微寒。润肺清心、泻热生津、化痰止呕、治嗽行水”。

《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能入胃以养胃液,开胃进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于肺,定喘宁嗽。”中医认为,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胃、肺、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

麦冬中药

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麦冬主要含沿阶草苷、甾体皂苷、生物碱、谷甾醇、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具有抗疲劳、清除自由基、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以及降血糖的作用。另外,麦冬有镇静、催眠、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肿瘤等作用,尤其对增进老年人健康具有多方面功效。[6]

此外,麦冬还有促进胰岛细胞功能恢复、增加肝糖原、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友处方中的常用品。麦冬可代茶饮。取适量麦冬,开水浸泡,每天多服几次,能有效缓解口干渴的症状。部分糖尿病患者气阴两虚,因此饮用麦冬水时,可搭配一点党参,更能起到补气的作用。[7]

麦冬不宜长期服用,尤其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否则可能生痰生湿,适得其反。另外,麦冬并非人人适合,脾胃虚寒、感冒的人,最好不要随便食用麦冬,否则会加重病情。[7]?麦冬,中药材名。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沿阶草)的干燥块根。功能主治为: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配沙参、川贝可治肺阴虚干咳。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功能主治

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配沙参、川贝可治肺阴虚干咳。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均忌服。

五味子(醋炙)

《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分为南、北二种。古医书称它荎蕏、玄及、会及,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能滋补强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有强身健体之效,与琼珍灵芝合用治疗失眠。

中文学名

五味子

拉丁学名

Schisandrachinensis

别称

玄及、会及、五梅子、山花椒、壮味、五味、吊榴

五味子的功效

中药五味子治腹泻久而不止

腹泻过久会造成全身的不适,反复发作、久泻不愈的腹泻。五味子性收敛、味酸涩,能治疗久泻或久痢不止。

中药五味子治长时间咳嗽呼吸困难

五味子的性与味,是治疗长时间咳嗽呼吸困难的不可缺少的药材。

中药五味子治多梦

五味子可以安神,也可养神,可以平复心中悸动、惊惕不安、失眠等症状。

中药五味子治阴阳失调,出汗异常

阴阳失调、腠理不固,可导致出汗失常,其夜里熟睡时经常不自觉出汗,醒来后汗又消失等症状。

中药五味子治代谢失常、生理功能功能低下

五味子本身可以促使使身体的葡萄糖合成,从而提高身体的生理功能功能,调节身体代谢失常,生理功能功能低下的症状。

五味子的作用

上面介绍的只是五味子功效与作用的很小的一部分,五味子属于常见中药,对人体的好处很多,而且五味子可与不同中药相配,功效与作用也会发挥出更多,药效也可以得到大大的提生。五味子还有各式各样的做法与吃法,据说可以很美味的哦!小伙伴们可以去尝试一下。便小编在这里还是要嘱咐一下:无论是中药还是食物,都有它的禁忌与不可食的情况。用法、用量等尽可能遵循医嘱。???入药部位

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

味酸、甘,性温。

归经

归肺、心、肾经。

功效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主治

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相关配伍

1、治肺虚寒:五味子,方红熟时,采得,蒸烂、研滤汁,去子,熬成稀膏。量酸甘入蜜,再上火待蜜熟,俟冷,器中贮,作汤,时时服。(《本草衍义》)

2、治白浊及肾虚,两腰及背脊穿痛:五味子一两,炒赤为末,用醋糊为丸,醋汤送下三十丸。泻用蕲艾汤吞下。(《经验良方》五味子丸)

3、治梦遗虚脱:北五味子一斤,洗净,水浸一宿,以手按去核,再用温水将核洗取余味,通用布滤过,置砂锅内,入冬蜜二斤,慢火熬之,除砂锅斤两外,煮至二斤四两成膏为度。待数日后,略去火性,每服一、二匙,空心白滚汤调服。(《医学入门》:五味子膏)

4、治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或湿热火行,金为火制,绝寒水生化之源,致肢体痿软,脚欹眼黑:人参五钱,五味子、麦门冬各三钱。水煎服。(《千金方》生脉散)

5、治疮疡溃烂,皮肉欲脱者:五味于炒焦,研末,敷之,可保全如故。(《本草新编》)

用法用量

2~6g。药性鉴别

1、醋五味子:收敛作用增强,多用于肝肾亏损的的滑精、久泻等纯虚之证。

2、酒五味子:敛中有散,扶正而不易恋邪,多用于肾虚遗精。

相关论述

1、《本草经疏》:五味子主益气者,肺主诸气,酸能收,正入肺补肺,故益气也。其主咳逆上气者,气虚则上壅而不归元,酸以收之,摄气归元,则咳逆上气自除矣。劳伤赢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2、《本草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者,五味子专补肾,兼补五脏,肾藏精,精盛则阴强,收摄则真气归元,而丹田暖,腐熟水谷,蒸糟粕而化精微,则精自生,精生则阴长,故主如上诸疾也。

3、《本草衍义》:五味子,《神农本草经》言温,今食之多致虚热,小儿益甚。《药性论》以谓除热气,《日华子本草》又谓暖水脏,又曰除烦热。后学至此多惑。今既用主治肺虚寒,则更不取除烦热之说。补下药亦用之。入药生曝不去子。

4、《注解伤寒论》:《黄帝内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芍药、五味子之酸,以收逆气而安肺。

丹參

丹参,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症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中文学名

丹参

别称

红根、大红袍、血参根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入药部位

植物的根。

性味

味苦,微寒。

归经

归心、肝经。

功效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主治

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症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相关配伍

1、治妇人经脉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产前胎不安,产后恶血不下,兼治冷热落胎下血:丹参十二两,酒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一日三服。亦可水煮。(《千金方》)

2、寒疝腹痛:小腹阴中相引痛,白汗出,欲死。以丹参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圣惠方》)

3、热油火灼,除痛生肌:丹参八两锉,以水微调,取羊脂二斤,煎三上三下,以涂疮上。(《肘后方》)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禁忌

不宜与藜芦同用。

炮制

采集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炮制方法

1、丹参: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酒丹参:取丹参片,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取出放凉。鉴别

药材性状

1、本品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10~20cm,直径0.3~lcm。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2、栽培品较粗壮,直径0.5~1.5cm。表面红棕色,具纵皱纹,外皮紧贴不易剥落。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

饮片性状

1、丹参: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切面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有的呈角质样,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苦涩。

2、酒丹参:形如丹参片,表面红褐色,略具酒香气。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2、《本经》: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3、《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

赤芍

赤芍,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苦,微寒。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赤芍是著名野生地道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用量较大、用途广泛且需求较为刚性,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出口。

中文学名

赤芍

别称

木芍药、草芍药、红芍药、毛果赤芍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入药部位

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

性味

味苦,性微寒。

归经

归肝经。

功效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主治

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瘾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炒赤芍:炒后药性偏于缓和,活血止痛而不伤中,可用于瘀滞疼痛。

酒赤芍:以活血散瘀力胜,清热凉血作用较弱。多用于闭经或痛经,跌打损伤。

相关配伍

1、与生地黄、大黄、白茅根等同用,可用于血热吐衄。

2、与金银花、天花粉、乳香等同用,可用于热毒壅盛,痈肿疮疡。

3、与当归、川芎、延胡索等同用,可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症瘕腹痛等症。

用法用量

6-12g。

禁忌

不与藜芦同用。血虚者慎服。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1、炒赤芍:取赤芍片,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2、酒赤芍:取赤芍片,加黄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每Kg赤芍片,用黄酒12kg。)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生川谷。”

2、《名医别录》:“芍药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3、《本草从新》:“白芍药……白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散邪,能血中之滞。赤白各随花色,单瓣者入药。”

?郁金

郁金,中药名。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rcenyujinY,H.ChenetC.Ling、姜黄CurcumalongaL.、广西莪术CurcumakwangsiensisS.G.LeeetC.F.Liang或蓬莪术CurcumaphaeocaulisVal.的干燥块根。前两者分别习称“温郁金”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泥沙和细根,蒸或煮至透心,干燥。

中文学名

郁金

别称

川郁金、广郁金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姜目

姜科

姜黄属

郁金

分布区域

浙江、四川、广东、广西、台湾、江西等地

采收时间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

用量

3~10g

毒性

无毒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产地

我国南部和西南部。主产浙江、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江西。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块根。

炮制方法

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药材性状

本品呈椭圆形或长条形薄片。外表皮灰黄色、灰褐色至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切面灰棕色、橙黄色至灰黑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

性味

辛、苦,寒。

归经

归肝、心、肺经。

功效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主治

用于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乳房胀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血热吐衄,黄疸尿赤。

相关配伍

1、痔疮肿痛∶郁金末,水调涂之,即消。(《医方摘要》)

2、耳内作痛∶郁金末一钱,水调,倾入耳内,急倾出之。(《圣济总录》)

用法用量

3~10g。

禁忌

不宜与丁香、母丁香同用。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治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颠狂蛊毒。

2、《本经逢原》:郁金辛香不烈,先升后降,入心及包络。治吐血、衄血、唾血血腥,破恶血。血淋,尿血,妇人经脉逆行,产后败血冲心,及宿血心痛,并宜郁金末加姜汁、童便同服,其血自清。

3、《本草求真》:其气先上行而微下达。凡有宿血凝积。及有恶血不堪之物。先于上处而行其气。若使其邪其气其痰其血在于膈上而难消者。须审宜温宜凉。同于他味。兼为调治之。

三七粉

三七粉是植物三七(学名:Panaxpseudo-ginseng)的根茎制品,是用三七主根打成的粉。别名田七粉,金不换。性温,味甘微苦,入肝、胃、大肠经。又称北人参,南三七。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一直以来,三七都是一味中药材。三七的功用,原来可用“止血、散瘀、定痛”六个字来概括,所以,历来都是以三七作为伤科金疮药,很少作为补品食用。三七花为生长二年以上的三七尚未开放的花蕾,民间作茶饮用,有清凉、平肝、降压之效。现代研究表明:三七花是三七全株中含三七皂苷最高的部位,含量高达13%以上,以Rb族皂苷为主,具有镇静安神、抗炎镇痛、降血压等药理作用,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偏头痛、失眠等症。它具备三七的大部份功效,但是与三七不能等同,两者是有区别的。要注意三七粉是三七主根加工成的粉末,没有经过任何的添加,药效和三七主根一样,依然属于纯中药才。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的双向调节功效,长期服用可软化血管,对促进血液健康有很好的效果,能够预防多种心脑血管病。而且三七粉中主要成分是三七皂苷等活性成分,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服用三七粉是没有副作用的,所谓三七粉的副作用就是指服用三七粉过程中的一些禁忌,比如说月经期间应该停服今天,因为三七有活血的作用,可能会引起出血过多;孕妇不宜服用三七粉,这和不能服用其他西药一样的道理;三七性温,偏凉,所以身体虚寒者应该观察服用。

三七粉是“金不换”,但有一种人吃了等于没病找病!

人人都道三七好,但三七究竟有多好,您知道吗?

在本草纲目中,三七是上品,属于可以常服久服,延年益寿的中药。

自古就有“人参补气第一,三七活血第一”的说法。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三七内含21种皂甙活性物质,17种氨基酸,11种微量元素,3种抗癌活性硒等,不论是预防保健还是辅助治疗疾病都有很好的作用。

很多保健达人都建议40岁以上的人要常服三七,但是,有人服用三七后神清气爽,有人服用三七后就神疲乏力,这是为什么呢?

服用三七,要体质相合

众所周知,三七有很好的化瘀之用,不论是有形血瘀还是无形血瘀患者都适合吃三七粉。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无瘀不能吃三七!

《本草从新》中有明确记载:三七能损新血,无瘀者勿用。

此外,血虚者亦不宜服用三七。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吃三七

一看脸:

血瘀者通常面部有斑、黑眼圈、嘴唇暗紫。

二要问:

身体长期有固定刺痛部位、夜间加重;

身体一碰就易青紫,并且难以恢复;

记忆力差,包括拿东忘西等;

血管内有斑块,包括颈动脉斑块等。

通过自查,发现有以上症状,说明您有血瘀表现。

三查甲:

如果您通过上面两个步骤判断出自己确有血瘀,那也别急着吃。

这时,您还需要观察指甲,如果发现指甲色白、没有光泽,说明测试者有血虚,虽然血瘀的情况也存在,但是您并不适合服用三七粉。

既有血虚又有血瘀的人,专家推荐您选择当归。

除了判断体质外,以下几类人群也不适合服用三七

经期及怀孕女性;

内火过旺之人;

风热感冒的人;

10岁以下的儿童。

三七粉的功效

1

对女性

养颜美肤。三七护肝、去淤、补血,可淡斑、美白、祛皱纹;

改善妇科疾病。三七补血、生血,提高体质,预防子宫肌瘤、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症等;

提高体质。三七补虚,可提升阳气,改善手脚冰凉,助眠酣睡。

2

对男性

养护肠胃。三七抗炎,可辅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逆转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护肝解酒。三七可促进肝细胞生长,抗肝脂质过氧化、肝纤维化,保护肝脏避免化学、酒精等伤害;

保护前列腺。三七粉活血化瘀、止痛止血,又富含皂苷、氨基酸,可以保护前列腺,提高性欲。

防治痛风。三七去淤生新,改善血液循环,可以减少血液、组织中尿酸、尿酸盐的积聚,改善痛风。

3

对亚健康群体

亚健康群体往往隐藏了各种疾病风险,尤?其是生活节奏快、体质虚弱、免疫低下的人群,容易造成心、脑供血不足,胃肠疾病等,可服用三七粉改善。

4

对老人

活血化瘀。三七可改善微循环,恢复血管壁弹性,抗血栓形成,缓解三高症状,改善贫血、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改善心血管系统。三七可提高耐缺氧能力,又能抗氧化,对缺血性贫血、动脉硬化、心律失常等都有很好的防治功效。

提高免疫力。三七营养物质丰富,尤其是人参皂甙可达到12%,超过人参,补虚作用更甚。

三七粉的正确服用法

吃三七粉,首先要坚持长期服用,疗效才好;

其次,为避免单独服用三七粉对人体内的新血造成损伤,在服用三七粉时,需和补气的参类配伍使用,从而达到“活血不伤血、补气助活血”的效果,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参进行搭配。

日2-3次,饭后一小时服用。

中医谣尚胜利

中医养生音乐《天韵五行乐》纯音乐中医千古情夏侯瑾轩国粹中医屈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jyjggw.com /gxwhcs/91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