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优势人群可以实现临床治愈!
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成为当前热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了相应的科研成果。从目前情况看,实现临床治愈的治疗方式,主要基于长效干扰素。从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的数据来看,“珠峰项目”治疗36周以上的患者,到48周乙肝表面抗原(HBsAg)清除率可达33.2%。同时数据显示,“珠峰项目”入组患者获得乙肝表面抗原(HBsAg)清除后,再巩固治疗12~24周,停药后随访24周,91%以上的患者可以维持乙肝表面抗原(HBsAg)清除状态。而对于基线特征更优、应答更佳的患者,即“优势人群”,临床治愈率甚至可达50%以上。可以说,临床治愈正在给慢乙肝群体带来更多信心和希望。慢性乙肝患者临床治愈是所有乙肝患者及家属都渴望的一种理想治疗结局。慢性乙肝真的可能被完全治愈,从此打破“乙肝-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吗?结论是肯定的!现研究表明,一定比例的接受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在经过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后,获得了可持续的功能性痊愈。可以说,慢乙肝治愈不是“梦”!
一、什么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愈”?
根据国内相关指南或共识,临床治愈需要满足四个方面的要求:①表面抗原(HBsAg)转阴,伴或不伴(-HBs)表面抗体出现;②高敏PCR检测HBVDNA低于检测下限;③肝功能保持正常;④B超等其他手段检测出的肝组织学没有其他病变。
二、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
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口服的核苷(酸)类药物(NAs),另一类是注射的干扰素类,又分为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两大功效,其通过免疫调节,使慢乙肝患者抗病毒免疫功能恢复,从而清除乙肝病毒及已被感染的肝细胞,达到抗病毒治疗效果。目前,能实现临床治愈的治疗方式,大多都是基于这种长效干扰素。
长效干扰素的优点有哪些?
1、在抗病毒机制方面,干扰素发挥的作用更加全面,它可以降低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发病率和肝脏相关死亡率,还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这也是其预防HCC的机制之一;2、可以显著降低HBV相关肝硬化、肝衰竭、HCC、肝移植等不良结局和死亡的发生率;3、相比NAs单一疗法,使用或联合干扰素治疗后,HBsAg的清除率更高一些。
长效干扰素的缺点有哪些?
1、剂型为针剂,需要在2~8℃的条件下冷藏保存;2、需要每周进行一次皮下注射,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3、费用昂贵,居民医保一个月少则一千多,半年的治疗费用至少需要上万元;职工医保则报销更多,并可以门诊直接报销75%左右。4、不良反应较多,如:①治疗初期常见副作用:发热、头痛、全身肌肉或关节痛等类似“流感”的症状;②部分患者可能因为骨髓抑制作用而产生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降低;③发生率不高但应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