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极大改变,高热量、高代谢的食物正在成为餐桌上的主角。近年来,我国脂肪肝越发常见,其发病率也逐渐增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广大群众、医务人员对其认知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如果不进行干预,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癌,亟须引起重视。
//////////////////////
01
脂肪肝有多常见?
//////////////////////
脂肪肝是血脂异常的常见并发症,由于我国预防措施相对滞后,血脂异常合并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患者有年轻化趋势。
大多数患者是通过体检查出患有脂肪肝,由于该病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很多患者就忽视了,有的体检医生也没有做到有效提醒。
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脂肪性肝病专家委员会发布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年更新版)》数据显示,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高达25%,患病人群已超过乙肝,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
02
脂肪肝如何变肝炎?
脂肪肝可以发展成肝炎,进而有可能导致肝癌,大致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肝细胞癌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单纯性脂肪肝,单纯脂肪肝是由于人体摄入或自身合成了过多脂肪,聚集到了肝细胞中,让肝细胞变“胖”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目前大部分患者都处于这一阶段。而当肝细胞变“胖”到超过能够承受的范围,就会破裂坏死,发生肝损害导致肝功能异常,此时就发展为脂肪性肝炎了。
专家介绍,当脂肪肝患者肝功化验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中的一项或几项处于长期升高状态,可能就属于脂肪性肝炎了。
脂肪性肝炎患者如不及时治疗,长期的炎症会使肝脏出现类似疤痕的纤维组织,发生纤维化,使肝脏变糙变硬,甚者发生肝硬化。提示,肝功能异常的人群,当B超报告提示肝实质回声增粗、密集,或有肝弥漫性病变时要有所警惕。
长期肝纤维化会导致肝硬化。研究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患者5年内患肝细胞癌的风险高达11.3%。
肝硬化或各类肝炎患者,都应定期抽血化验甲胎蛋白并结合肝脏B超进行筛查,如果连续数周异常升高,要注意警惕。
03
脂肪肝可以逆转
相比于病毒性肝炎而言,脂肪肝患者其实部分是可以通过饮食、运动逆转的。需要避免长期饮酒等伤肝行为,同时,要注意控糖、多吃膳食纤维、多运动。
要避免长期节食、吃素。专家表示,如果靠节食、或长期严格吃素减肥,会导致营养不良,并且体内载脂蛋白减少,反而会促进脂肪堆积在肝脏。
此外,要避免乱吃药和保健品。如今,许多人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于是把期望寄托在了保健药品身上。长期乱吃药和保健品会给肝脏带来巨大的负担,进而可能导致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专家提示,日常饮食要控制糖分的摄入。糖和脂质在体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脂肪肝患者如果仅是少吃含油脂高的食物,而不注意限糖,一样会加重脂肪肝。要多吃膳食纤维,多运动。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减缓脂肪吸收、促进胆固醇排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