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临近年关,各种喝酒应酬也多了起来,熬夜加班又让很多人的身体过度疲劳,所以胆结石、肝硬化的病人就多了。但其实很多毛病,都是病人自己“作”出来的。
胆结石
人体的胆,被称为“中正之官”,属于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可分泌胆汁,促进消化,调节肠道压力。胆的重要性在于,它和人体其他器官都是有关联的。
胆结石是中老年人易患的病,但现今常坐办公室的中年人或因缺少运动,或因工作紧张,尤其是身体偏胖、脂肪和胆固醇摄人多者,胆结石的患病率也明显增高,胆结石成为了现在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如何预防胆结石
有规律的进食
按时进餐是预防结石的最好办法,尤其是早餐,因为早餐与上次晚餐间隔时间最长,肝脏经过一晚的合成分泌了大量的胆汁,这些胆汁会储存于胆囊中。因此,按时进餐能促使胆囊收缩,及时排空胆囊,防止结石的形成。
合理的饮食结构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进食过多的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适当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饮食,以改善胆固醇的排泄,防止结石的形成。
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入,如肥肉及动物油脂,适量增加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摄入比例。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的供给。绿叶蔬菜,可提供必要的维生素和适量纤维素。
定期检查
研究显示,胆囊结石病具有遗传倾向。因此,家族中有胆结石患者的,更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定期检查腹部B超、血脂,及早发现胆结石,防患于未然。
总的来说,胆结石的形成与消化系统有关,而吃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胆囊负担,就可以预防胆结石的生成。那么,要预防胆结石,下面小编提到的这些食物大家可要注意了!
最容易形成胆结石的五大饮食
长期高能量饮食
长期的高能量饮食,会引发肥胖,而肥胖已明确是可促使胆结石形成的高危因素。肥胖者胆固醇合成增加、胆道胆固醇分泌增加,胆固醇过饱和易形成结石。
摄入糖类食物过多
糖类,特别是含糖饮料、过甜饮食或精致的大米、面粉等,会增加肝脏胆固醇合成,导致胆汁中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易形成胆结石。而过多的糖分又会转化为脂肪,使人发胖,增加胆结石形成的危险。
长期素食
长期素食会影响机体对营养的吸收,造成胆汁分泌不足及营养不良,引起脂类代谢异常,胆红素水解增加,降低胆盐浓度,产生胆色素结石。故提倡清淡饮食,并非完全素食,可摄入适量的瘦肉、鱼虾、禽类等食物。
喜食过酸的食物
过多的摄入酸味食物如山楂、杨梅、苹果、醋等,可能会刺激十二指肠分泌胆囊收缩素,引起胆囊收缩。因此,胆结石患者应注意避免过多进食此类食物而诱发胆绞痛。
长期烟酒及食用辛辣刺激调味品
这些因素可能会使胃酸分泌过多、胆囊收缩致胆道口括约肌痉挛、胆汁排出困难等,容易形成胆结石。长期饮酒或酗酒会导致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病变,使得胆汁排空受阻、胆汁淤积,可能容易形成胆色素结石。
肝胆相照,说的就是肝和胆的关系密切,肝,胆,任何一个部分出了毛病,都会相互有影响。所以说完了胆,我们再来看看肝!
肝硬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期饮酒导致的肝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酒精会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长期饮用会导致肝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目前酒精中毒已经成为我国肝硬化的第二大原因。
所以常熬夜、喝酒应酬的人群是肝硬化的高危人群。肝硬化作为肝病的一种,也是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肝硬化?
戒酒
长期嗜酒是引起肝硬化的罪魁祸首。据调查,西方发达国家有六成左右肝硬化患者是由于长期嗜酒引起的。因此,嗜酒者应警惕肝硬化的发生,最好戒酒。
情绪稳定
“肝主情志”,情绪对肝的影响很大,人们常说“怒伤肝”,就是这个道理。情绪不佳,精神抑郁,暴怒激动均可影响肝的机能,加速病变的发展。所以应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
适量运动
积极从事体育锻炼是保肝的又一有效办法,因为运动即可消减超标体重,防止肥胖,消除过多脂肪对肝脏的危害,又能促进气体交换,加快血液循环,保障肝脏能得到更多的氧气和养料。
饮食合理
饮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的菜。饮食合理,营养均衡也有利于护肝。
饮食是养肝的好办法,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几款养肝的食谱,大家快试试吧!
糖醋青鱼片
功效:补气化湿,散淤解毒,开胃益肝。
原料:青鱼半条,香菇g,玉兰片g,油菜g。
做法:
1.青鱼去除皮和骨头,切成小片备用;香菇、玉兰片、油菜用开水汆烫备用。
2.用少许盐、胡椒粉、鸡精将鱼片腌渍入味后上锅煎熟。
3.锅中入番茄酱、糖、醋、盐调味后,将番茄酱煮开并勾芡。
4.将鱼片、香菇、玉兰片依序摆好,并将调好的番茄酱汁浇在上面。5盘边摆油菜即可。
红枣枸杞牛筋汤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补血。
原料:红枣4个,枸杞g,牛筋g。
做法:
1.将牛筋煮熟切片备用。
2.砂锅中放入鸡汤、红枣、枸杞、牛筋同煮30分钟。
3.汤中加盐、鸡精、少许胡椒粉调味即可。
年只剩下最后半个月了,
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健康,
应酬能推就推,酒也尽量少喝,
健健康康的迎来新的一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自企业家健康俱乐部,综合自39健康、健康时报等,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版权属于原作者。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