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刘女士,十年前出现了肝功能异常,转氨酶、胆红素明显升高,做了很多项检查,但一直查不出原因来,后来慕名找到李晶晶主任,经病理分析确诊为原发性肝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一种类型),医生让她长期服用优思弗等药物控制病情发展。
十年来,刘女士一直遵照医嘱按时吃药复查,但近一段时间出现了乏力、恶心等症状,到医院检查时,肝功能的转氨酶等指标又出现了异常升高,经检查排除了原发性胆汗性肝硬化引起的指标异常,但诱因仍然是迟迟查找不到,患者为求医院,走了不少弯路。
通过亲友介绍后,了解到肝病专家李晶晶,擅长治疗肝病,多方考虑后,出于对我们的信任,半个月前,刘女士不远千里专门从内蒙来院找李晶晶主任就诊,李主任经过详细的问诊及检查,终于明确了患者的病因是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基础上合并了另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制定了诊疗方案,对患者所合并的两种自免肝进行针对性治疗。从源头治肝,配合中药专方三源免疫平肝汤,通过激活人体的免疫缺陷,调节免疫平衡,清除体内的垃圾毒素和堆积的胆红素,从源头阻断肝脏损伤,从而解决自身免疫性肝炎终身服药的问题。由于病因明确,方案合理,目前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均已好转,并于近日康复出院,出院之时非常开心的对李晶晶主任表示感谢!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肝病
说到甲肝、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病,大多数人并不陌生,但其实非病毒性肝病,如自免肝和脂肪肝也同样值得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病变部位以肝细胞为主,以50岁左右的中年女性多见,除了肝炎共有的临床表现外,其特征是血清转氨酶有不同程度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或γ-球蛋白)水平显著升高(20g/L),血清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体或抗肝细胞胞质I型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病变部位以小叶间胆管和小胆管为主,以50岁以上的女性多见。临床上可有皮肤瘙痒、上眼内眦部出现黄色瘤,肝功检查以肝内淤胆为特征,表现为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升高超过间接胆红素,同时有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移酶显著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M显著升高,血清抗核抗体和抗平滑肌抗体阳性。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病变部位以肝内大胆管为主,少数可波及到肝外胆管,以40岁左右中年男性居多,多数患者同时合并有溃疡性结肠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相比,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发病率更低,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两者相似,内镜下逆行性胆管造影或经皮经肝胆管造影有助于区别。 自身免疫性肝病有很多相似之处,具体是哪一种,需通过肝脏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根据炎症部位和病理特征做出判断。
患上自免肝怎么办
当医生诊断为某种自身免疫性肝病时,作为患者一定不要紧张,因为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健康保养等措施控制疾病的进程。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抑制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肝功,控制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展等。除了积极的治疗外,生活中一定做到绝对忌酒、避免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已经形成肝硬化的患者来说,重点是要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等肝硬化并发症,例如不可进食坚硬、粗糙食物,避免剧烈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