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主要措施是保肝、抗病毒、抗肝纤维化、免疫调控和对症处理。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基础。长期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才能有效地控制慢乙肝的进展,从而使其他的治疗措施发挥作用,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慢乙肝的疗效。
//01//
肝纤维化是由慢性肝炎进展至肝硬化的一个病理阶段。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病毒性肝炎在内。如果能够有效的阻断、延缓或逆转肝纤维化,则可以使大部分慢性肝炎患者不发生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这也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所提出的重要目标。“谁能阻断肝纤维化,谁就能治好大多数肝病”这句名言是临床医师的共识和追求目标之一。
//02//
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的出现是慢乙肝治疗的里程碑。大量的证据表明,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包括乙肝和丙肝)使相当一部分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和稳定,并且延缓和减少了肝纤维化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因此,对于符合抗病毒指征的慢乙肝患者,适时、正确、规范和严格的进行抗病毒治疗是极为重要的。切忌三心二意、自说自话、随意停药,尽力争取理想和满意抗病毒治疗效果。
//03//
抗纤维化是针对慢性肝病已经发生纤维化的患者的治疗手段。关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与抗肝纤维化治疗的问题还需要澄清某些概念,二者都是治疗慢乙肝的重要措施。抗病毒治疗可以通过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来减轻肝脏的炎症坏死,干预胶原代谢,从而避免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其抗纤维化作用是间接的。而抗肝纤维化治疗,不论是中医或西医,其目的为延缓、阻断肝纤维化的发展,尤其是使肝纤维化逆转,相对而言,是直接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在乙肝病毒已经得到抑制,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情况下,仍有部分患者发展至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表明二者的作用机制不一样。至今也缺乏核苷(酸)类药物直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有力证据。所以,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不能互相替代,也不能混为一谈。
//04//
既然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是不同的治疗方法和作用机理,临床上就应该合理的掌握运用。用了抗病毒治疗就不需要用抗纤维化治疗或者单用抗纤维化而不用抗病毒治疗都是不正确的。应该针对每一个病人作具体分析,适时、合理的应用上述二类药物。一概而言,对于病程较长,肝功能反复异常,合并其它肝脏疾患(如脂肪肝、酒精肝)和有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慢乙肝患者(如白/球蛋白降低、透明质酸、III型胶原增高、脾肿大、肝脏时成像硬度增大等),应该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服用抗肝纤维化的药物,这样可能对逆转肝纤维化有帮助。原则上应尽早干预,不要等到发展成肝硬化才开始治疗。当然,也不主张只要是慢性乙肝的患者不论什么情况都给予抗肝纤维化治疗。关键在于掌握合理用药的指征和时机。
医院肝一科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