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SLD2014中国数据不同NA

不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HBV感染者的HCC发生率相似

  应用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可以降低慢性HBV感染患者肝细胞肝癌(HCC)的发生风险。然而,对于HCC风险的降低效果,强效的NA与较弱的NA间是否有差异。我国医院Wu等在年AASLD年会上交流的一项研究表明,慢性HBV感染应用不同NA治疗者的HCC发生率相似,基线时存在肝硬化是患者在NA治疗期间发展至HCC的最重要独立风险因素。

  该项研究纳入~年应用NA治疗的例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初治患者,所有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并且依从性良好,接受NA治疗≥3个月。NA治疗方案包括,拉米夫定(LAM,n=98)、替比夫定(LdT,n=50)、阿德福韦酯(ADV,n=)、恩替卡韦(ETV,n=),以及LAM+ADV(n=66)5个组。每1~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组织学和影像学检查(CT或MRI增强扫描)证据,对HCC进行诊断。

  患者队列(男︰女=︰,年龄:39.5±11.8岁)抗病毒治疗的中位数持续时间为30.6(3.1~.2)个月。随访期间,5.2%(31/,18.3/0人年)的患者进展至HCC,LAM、ADV、LdT、ETV以及LAM+ADV组的HCC发生率相似,分别为31.5、28.3、17.0、12.8和9.2/0人年(P=0.),从基线至诊断HCC的中位数时间分别为54.4、32.5、30.3、20.7、6.3个月(P=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基线时存在肝硬化(OR=28.,P0.)以及6个月时HBVDNA水平较高(OR=1.,P=0.),而不是基线时HBVDNA水平或抗病毒药物,为NA治疗期间发生HCC的独立风险因素。

  (摘要编号:)

我国不同自然史分期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肝纤维化演变规律

  我医院He等在AASLD上交流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我国慢性HBV感染患者的4个分期期间,观察到反复发生的活跃性肝组织炎症,肝纤维化进行性加重,这可能为我国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的演变规律。

  医院于年1月~年1月确诊的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包括例男性(78.6%)和例女性(21.4%),所有患者均无抗病毒治疗或合并其他肝病史,并且接受了肝活检。参照年版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将慢性HBV感染患者分为4个感染分期: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或无复制期以及再活动期,对不同分期的患者特征进行比较。

  

  结果,例患者处于免疫耐受期,平均年龄为(30.1±5.3)岁,平均ALT水平为(24.76±8.3)U/L,平均HBVDNA水平为(7.8log±0.44log)IU/mL;例患者为免疫清除期,平均年龄为(31.7±7.5)岁,平均ALT水平为(.04±.0)U/L,平均HBVDNA水平为(7.07log±1.04)logIU/mL;例患者处于低或无复制期,平均年龄为(35.7±8.6)岁,平均ALT水平为(26.39±7.97)U/L,平均HBVDNA水平为(3.45log±0.31log)IU/mL;例患者处于再活动期,平均年龄为(37.0±8.2)岁,平均ALT水平为(.36±.0)U/L,平均HBVDNA水平为(5.38log±1.37log)IU/mL。

  免疫清除期和再活动期患者的肝组织炎症更为活跃(P0.0)。在HBV感染自然史的4个分期之间,肝纤维化ISHAK评分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呈逐渐增加的趋势(P0.0)。

  (摘要编号:6)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香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白殿疯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jyjggw.com /gxwhyf/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