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一医生自学病理学专看疑难肝病

俗话说“酒越久越醇”,医生亦是如此——随着诊断病例和知识的不断积累,医生的医术会历久弥新。然而从事肝病临床工作二十医院肝病科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副院长杨永峰,却越发感觉遇到了瓶颈:很多不明原因肝病的患者,在遍寻名医后,依然找不到肝病的元凶,反复的肝病发作使患者背上沉重的思想和经济负担。没有明确的诊断,就没有针对性的治疗,再高超的医术也只是空中楼阁。每当遇到这样的病例,杨教授都会思索:怎样才能突破这个瓶颈?

病理学是诊断不明原因肝病的重要手段,具体的过程是把肝组织标本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研究病变的特征和分析病因,常常被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做为一个行医20年的临床医生,精通临床的优势是他萌生了学习病理诊断的念头,病人焦虑和乞盼的眼神又给了他不断求索的动力。年起,杨教授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肝脏病理。中文、英文的专著被一本一本的攻下,在显微镜前常常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说:“书由薄看厚、再由厚看薄,有了霍然开朗的感觉,有了临床结合病理最终诊断疑难病例的成就感,也深刻体会到病理和临床结合对疑难病诊断治疗的优势,对疾病的理解更上一层。

年2月,病房收治了一名年仅22岁的患者蒋女士,她从年开始反复出现肝功能异常、黄疸,每隔4到5个月严重的肝损伤就会复发。自身免疫性肝炎是女性常见的肝病,但是自身抗体等这方面的抽血化验也都正常;医院住院治疗过、做了很多检查,还是查不出究竟什么原因引起肝病反复发作,蒋女士一筹莫展,心理压力很大。杨教授查房后建议做肝穿刺病理检查。

钻研一年多时间,对很多疾病的病理表现已经有了很深入的认识,他决定小试一下身手,自己去看病理切片。显微镜下仔细研究后,他认为病人具备自身免疫性肝炎全部的病理特征。但这些病变只在书上看过,能够确定吗?慎重起见,他把这些病变拍照后,发给了国内权威的肝脏病理专家,不久得到回音:“您的判断非常准确,这个病人可以确诊自身免疫性肝炎,祝贺水平突飞猛进!”诊断明确后,治疗不再困难,经过针对性治疗,一直随访到现在,蒋女士的病没有再复发过,笑容又再回到了这个花季少女的脸上。

去年9月,46岁患者的毛先生来到了杨教授的特需门诊。毛先生患慢性乙肝,年因为肝炎发作开始抗病毒治疗,效果也非常好,病毒核酸很快就降到检测范围以下了。然而奇怪的是,病毒虽抑制住了,肝功能却还是始终不能恢复正常,看来除了乙肝,还有其他引起肝损伤的病因潜伏着。4年来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丙型肝炎等等方面的检查都一一做了,依然找不到线索,毛先生也忧心忡忡。在他的建议下,患者做了肝穿刺病理检查。看到显微镜下的表现后,杨教授不禁有些意外,尽管此前没有见到过,但是根据他掌握的丰富的肝脏病理知识,毛先生除了乙肝外,还患有先天性肝纤维化,一种由PKHD1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相关的罕见疾病。毛先生这样的中年人,可能会是遗传性疾病吗?带着这个疑问,他检索了国内外大量的医学文献,发现国外有56岁诊断该病的报道;咨询了国内肝脏病理界的权威,都肯定了这个判断。一个月后,患者的PKHD1基因检测结果出来了,最终证实了先天性肝纤维化诊断,笼罩4年的不明原因肝损伤疑云也真相大白。

12月初的一个周四,正好是杨教授的特需门诊时间,世界著名肝病病理专家Knisely参加的临床病理研讨会也于这一天下午在上海举行。鉴于他在肝脏临床病理方面已小有名气,会议组织方邀请他参会并提供讨论的疑难病例。机会难得,中午12点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后,顾不上吃饭,他带上毛先生的病历和病理切片,一路飞奔乘高铁到了上海。会上,顶尖病理学专家的学术报告和讨论使他受益匪浅,毛先生先天性肝纤维化的诊断再次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肯定。自学成才后正确诊断第一例罕见病,使他在备受鼓舞的同时,更为能解决患者的疾苦感到欣慰。

杨教授介绍,在肝脏病理检查方面,很多患者觉会得肝脏病理检查要做肝穿刺而存在顾虑。“其实这个担心完全没有必要,病理检查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先进的设备可以使穿刺在几秒钟内完成,超声引导下的肝穿刺安全系数非常高,医院每个月的肝穿刺病理检查大约50例左右,从来没有出过并发症”。

“做一个懂病理的临床医生,站得高、看得远”,这是杨教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精通病理使临床医生的视角更广、视野更宽,能更精准做出诊断,所以站得高;知病理、知愈后,能够更客观的判断病情,所以看得远”。

赞赏

长按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安全性高
中科白癜风国庆专家会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jyjggw.com /gxwhzl/64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