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41岁,浙江人,-6-23医院
主诉:发现肝功能异常1个月,发热1周
现病史:
1.患者1个月前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具体不详),查ALTU/L,ASTU/L,于-5-21医院治疗,予复方甘草酸、腺苷蛋氨酸、还原性谷胱甘肽、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10天左右后复查ALT71U/L,AST47U/L。
2.1周前患者出现发热,最高39度,热高时感头痛,全身酸痛,血常规:WBC7.9*10E9/L,N68%,CRP33.7mg/l,加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效果欠佳,患者仍反复高热。
既往史及个人史:曾有“散发瘙痒性皮疹”病史6年,间断服用“羟氯喹”、“雷公藤”、“非索菲那”药物治疗,已停用1个月。无饮酒习惯。
二
入院检查(-6-23)
体格检查:
T:38.2℃,P:次/分,R:19次/分,BP:/86mmHg。
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可见散在多处小结节状、斑片样皮疹,浅表淋巴结未及,心肺腹无殊,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WBC5.2*10E9/L,N59.2%,PLT69*10E9/L,Hbg/L;
2.炎症标志物:CRP44.6mg/L,ESR及PCT无殊;
3.生化:ALT/AST/U/L,TBIL49.4μmol/L,Cr77μmol/L;
4.肿瘤标志物:CEA6.5ng/ml,铁蛋白.1ng/ml,AFP、PSA、CA19-9、CA正常;
5.凝血功能:PT14.6s,D-Dimerμg/L;
6.肝纤维化指标:LN19.9ng/ml,HPCIIIng/ml,HAng/ml,CIV.7ng/ml;
7.其他:常规四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肝炎五项,AMA抗体,甲功,粪便常规,尿常规,CMV-DNA,EBV-DNA结果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1.心电图:正常;
2.B超:肝实质回声偏细,脾大,胆囊壁水肿,肝内囊性暗区,肝囊肿考虑;
3.肺CT:左肺下叶少许纤维灶;
4.心超:二、三尖瓣轻度反流;
三
临床分析
病史特点:患者中年男性,发现肝功能异常1个月,反复发热1周,伴全身皮疹,肝酶进行性升高,常规护肝药物效果欠佳。入院后查肝酶仍较高,胆红素升高,肝炎五项正常,CRP升高,PCT、ESR、WBC、大小便常规、ANCA、AMA及甲功正常范围,CEA稍高,B超:肝脏回声细腻。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考虑如下:
1.自身免疫性肝病:多见于女性,起病缓慢,可表现为乏力,纳差,发热,皮肤瘙痒,肝酶升高,黄疸,可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本例患者肝功异常伴发热,伴全身皮疹,肝炎病毒阴性,无饮酒史,首先考虑此病,需完善自身抗体检查以明确诊断,必要时行肝脏穿刺。
2.药物性肝病:该病患者常在服药数周或数天后出现消化道症状,发热,皮肤瘙痒,黄疸和皮疹等,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异常,但需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肿瘤等其它病因,且有明确的致肝损药物服用史。
3.其他系统疾病:
感染性疾病:本例患者反复发热,全身皮疹,细菌或寄生虫感染不能排除,需完善检查以排除。
肿瘤性疾病:如实体瘤或血液肿瘤等,完善影像学检查以排除。
四
进一步检查、诊治过程和治疗反应
-6-23入院后予护肝、退黄,另完善ANA系列,血培养,必要时行肝脏活检;
-6-24仍反复发热,最高38.5度,加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
-6-25ANA系列:ANA1:40,可溶性核蛋白抗体阳性,SSa阳性,SSa52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不能排除。
-6-26眼科会诊意见:暂不支持泪液不足型干眼症。唾液腺ECT:1.双侧腮腺浓聚功能、泌锝功能降低,2.左侧颌下腺浓聚功能、泌锝功能降低,右侧颌下腺浓聚功能降低。患者目前干燥综合征首先考虑,完善唾液腺活检,骨穿。另患者皮肤瘙痒,加氯雷他定、糠酸莫米松乳膏、氢硅霜止痒;
-6-28仍反复发热,Tmax38℃,加双氯芬酸二乙胺剂解热镇痛;
-6-30行唾液腺活检,骨穿。PET-CT示:肝脏密度普遍降低,FDG代谢不均匀增高,扫描区骨髓腔轻度代谢增高,双侧锁骨区、纵隔和肺门多发稍大淋巴结,FDG代谢增高,另颈部、腋下、后腹膜、腹股沟多发小淋巴结显示,FDG代谢稍增高;
-7-2患者发热38.3℃,复查肝功能:ALTU/L,ASTU/L,TBIL.6umol/L,凝血功能PT18.9s,CRP14.59mg/L,血常规:WBC6.1*10E9/L,PLT96*10E9/L,目前考虑自身免疫性肝损,现病情持续进展,今始加甲强龙40mgqd抗炎,辅以护胃补钙,停莫西沙星。
-7-6骨穿结果:造血细胞增生活跃;
风湿科会诊:根据唇腺病理结果,符合干燥综合征,继续甲强龙40mgqd抗炎,鉴于目前仍有肝损,可待患者肝功能恢复后再加用羟氯喹治疗。
-7-10复查肝功能:ALTU/L,ASTU/L,TBIL.5umol/L,目前已予激素治疗1周,患者肝功能仍未好转,详细询问病史,患者家属诉近1周余自行服用自备中草药,告知立即停用,加用前列地尔改善微循环。
-7-13及-7-16共行人工肝治疗2次。
-7-17复查肝功能:ALTU/L,ASTU/L,TBIL.7μmol/L,肝功能较前好转,予激素减量为20mgqd。
-7-19出院。
五
最后诊断与诊断依据
最后诊断:干燥综合征肝功能损害(自身免疫性合并药物性)
诊断依据:
患者中年,肝功能进行性下降,伴发热,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肝炎五项阴性,ANA1:40,SSa阳性,SSa52阳性,无饮酒史,唾液腺功能下降,唇腺活检:涎腺组织内见淋巴、浆细胞巢浸润,予激素治疗后肝功能好转,治疗过程中患者有自行服用中药,导致病情进展,停用后,人工肝治疗2次后肝酶及胆红素较前下降,体温恢复正常。
六
经验与体会
1.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以侵犯唾液腺和泪腺等外分泌腺、具有高度淋巴结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口、眼干燥为常见症状,同时可伴有内脏损害并出现多种临床表现。SS分为原发性(pSS)和继发性两类:不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成为原发性(pSS);继发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等称为继发性。
2.ACR/EULARpSS分类标准:适用于任何满足入选标准,并除外排除标准者,且下列5项评分总和≥4者诊断为pSS。①唇腺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并且灶性指数≥1个灶/4mm,3分。②抗SSa/Ro抗体阳性,1分。③至少单眼OSS染色评分≥5或vanBijsterveld评分≥4,1分。④至少单眼Schimer试验≤5mm/5min,1分。⑤未刺激的全唾液流率≤0.1ml/min,1分。常规使用抗胆碱能药物的患者应充分停药后再进行上述③④⑤项评估口眼干燥的客观检查。本病例患者唇腺活检阳性,抗SSa抗体阳性,总分≥4分,诊断为干燥综合征。
3.目前对pSS的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患者症状。阻止疾病的发展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尚无可以根治疾病的方法。对于有重要脏器受累的患者,应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病情进展迅速者可合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参考文献:
[1]ShiboskiCH,ShiboskiSC,SerorR,etal.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EuropeanLeagueagainstRheumatismClassificationCriteriaforPrimarySjogren’sSyndrome:aconsensusanddata-drivenmethodologyinvolvingthreeinternationalpatientcohorts.AnnRheumDis,,76:9-16.
[2]干燥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4:-.
来源:血流感染细菌监测BRICS
作者:李苏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