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引起炎症坏死诱发肝纤维化
乙肝病毒黏附到肝细胞表面,是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的主要机制。
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是反映肝细胞功能的指标,因为它在肝细胞内的含量最丰富。
正常肝细胞内的转氨酶很少进入血液,但当肝炎病毒损害肝细胞时,由于肝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转氨酶就会从细胞内释放到血清中,使血清中的含量升高。因此,患者检查肝功能时就会发现转氨酶的升高。
当肝细胞坏死到一定数量和程度,体内残存肝细胞就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求,肝脏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化形成,使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进而发展为肝硬化。
乙肝病毒难以被彻底清除
目前可用的抗病毒药物,如核苷(酸)类似物、干扰素都不能完全治愈乙肝病毒感染。
因为肝细胞核中有一个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它是乙肝病毒的原始复制模板。cccDNA半衰期长,不易降解,成为乙肝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的主要原因。
现有抗病毒药物也不能彻底抑制乙肝病毒CccDNA的转录复制。
临床上,很多患者看到HBV-DNA转为阴性,就不愿再服药,却不知cccDNA根本没有被清除。
这就是病毒的老窝,老窝不端掉,就给病毒复发提供了机会。一旦乙型肝炎复发,病人不得不再次服用抗病毒药物,病情控制后,病人又想停药,如此循环,肝脏的损伤却是逐次累加的。
“双抗治疗”,双管齐下
除抗病毒治疗外,慢性乙肝治疗还包括抗炎、抗氧化、保肝、抗纤维化、调节免疫等治疗方法。
其中,已经出现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抗纤维化药物治疗,而中医中药在抗纤维化的治疗中,已经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抗病毒治疗+抗纤维化治疗,双管齐下,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乙肝病毒水平、使肝功能恢复正常,有利于清除的病毒以及肝纤维化的好转。
早做规划,过更好的生活
为什么医生一直强调肝病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因为忽略治疗的结局只会让自己走向无法挽回的下场。及早治疗,也就是切断自己与重症间的孽缘。
对于肝硬化来说,随着疾病的发展,到后期通常有两种表现:
一种是肝功能损害,会引起血浆清蛋白降低、水肿、腹水、黄疸、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另一种是门脉高压,是门静脉梗阻及高压所产生的侧支循环,其中由门静脉高压引起的症状有脾大、脾功能亢进及腹水等并发症,重者有性命危险。
肝硬化不一定会发展为肝癌,如果不想这种情况发生,就要好好控制好病情,增强免疫力,远离肝癌,是慢性乙肝患者追求并能够达到的目标。
早做规划,过更好的生活
转氨酶升高,需要吃药吗?
乙肝抗病毒前六个月是关键!
乙肝抗病毒药,越贵越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