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讲坛保肝药物,请勿乱用

导读:保肝药,顾名思义,是指用于保护肝脏功能的一类药剂的总称,其特点为促进受损的肝细胞再生,促进肝细胞修复,保护肝细胞免于损伤或减轻损伤。临床中常遇到肝功能异常患者,如何有效选择保肝药呢?有人认为,保肝药可以预防肝病,所以,自行购药服用,甚至将保肝药物作为解毒、护肝药物长期使用。那么,保肝药真能预防肝病,而且多多益善吗?

王共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一、保肝药也是药,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

保肝药,又叫护肝药,是指用于保护肝脏功能的一类药剂的总称。保肝药的特点是促进受损的肝细胞再生,促进肝细胞修复,保护肝细胞免于损伤或减轻损伤。

由于大多数保肝药属于非处方药(OTC),不需要医生处方就可以购买,很多人误认为保肝药就是普通保健类药品。其实,不同种类的护肝药各有其组成成分,适应证各不相同。因此,在应用保肝药时,同样需要对症用药,最好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长期不合理地使用保肝药,会加重肝脏负担,使病情加重,还有可能扰乱人体正常的免疫机能,使病情恶化。

二、保肝药也分类,不同药物作用不同

1.解毒类

为肝脏提供巯基或葡萄糖醛酸,可增强肝脏的氧化、还原、水解等化学反应,通过尿液或胆汁排除体外进而达到解毒功能。代表药物有还原型谷胱甘肽、硫普罗宁等。

2.促进肝细胞再生类

促进肝细胞DNA复制,肝细胞再生;改善肝脏kupffer细胞的吞噬功能,抑制炎性因子,促进肝坏死后的修复。促进以破坏的肝细胞膜进行生理性修复,让受损的肝功能和酶活力恢复到正常。代表药物有生物制剂(促进肝细胞生长素)、必需磷脂类(多烯磷脂酰胆碱)等。

3.利胆保肝类

促进胆汁分泌,减轻胆汁瘀滞。代表药物有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茴三硫、考来烯胺等。

4.抗炎类

具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而无免疫抑制功能的不良反应,有效抑制肝脏炎症进展,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代表药物有复方甘草酸苷、异甘草酸镁、甘草酸二胺、甘草酸铵等。

5.抗氧化降酶类

主要通过抗脂质过氧化,抗纤维化,清除自由基,维持细胞膜稳定,促进肝细胞再生。促进酶的代谢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并有一定的抗肝炎病毒效果。代表药物有联苯双酯、双环醇、水飞蓟素等。

6.促能量代谢类

具有促进肝细胞能量代谢,保持代谢所需各种酶的正常活性的作用。代表药物有水溶性维生素、腺苷、门冬氨酸钾镁等。

三、肝病患者也不能长期应用保肝药

临床上有不少肝豆患者对有保肝作用的药物不加节制地自行服用,以为多多益善,甚至有些人没有任何症状,就自作主张地长期服用保肝药。其实,多数药物都要经肝脏分解、转化、解毒,过多用保肝药无疑会增加肝脏负担,有时,甚至会诱发药物性肝损伤。并且如果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又没有医生进行用药指导,药物之间的拮抗或化学作用,可能会导致肝细胞再次受损和加重。

因此,保肝药必须要专业医生针对患者的病情具体分析,确实需要用药者才可应用,而一般肝功能及纤维化等指标正常、病情平稳的患者,可以不需要保肝药,只需定期复查即可。

由于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很多患者在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后就医时,疾病已经发展到中晚期,因此,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当出现腹胀或不适,恶心、厌油腻,食后胀满或有黄疸,口干,小便黄,或有低烧,头昏耳鸣,面色暗黄,腹壁血管突出,周身水肿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四、时刻警惕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是临床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ALF)甚至死亡。临床常见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代谢性疾病用药、激素类药物、某些生物制剂和TCM—NM—HP-DS等。不同药物可导致相同类型肝损伤,同一种药物也可导致不同类型的肝损伤。

五、综上所述,使用保肝药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保肝药种类和机制复杂,全程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乱用。

2.不宜同时采用多种同一类别保肝药,避免加重肝脏负担,2-3种为佳;

3.建议肝衰竭时以静脉给药为主,对肝功能突发加重的患者常见静脉滴注后改用口服的序贯疗法;

4.使用过程中应逐渐减量、维持治疗、缓慢停药,以免病情反复,尤其应用甘草酸类药物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jyjggw.com /gxwhyw/10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