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健康ldquo脂肪肝rdq

脂肪肝,一个曾经陌生的名字,如今正频繁地出现在众多中青年人的体检报告中。令人担忧的同时,更严重的问题还在后头。

我常年吃素,也有脂肪肝?

▲陈先生是个“办公族”,为了健康他5年前开始吃素,如今,他一日三餐全是素食。也正因此,他的体型一直保持得很标准。但一次体检,他竟被检出脂肪肝。看看几个肚大腰圆的同事,无一例外都是脂肪肝,陈先生觉得很纳闷,自己怎么也会“中标”

为何瘦子也会得脂肪肝?其实,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营养不良,也是脂肪肝的一个重要原因。

营养讲究均衡,不但要有纤维素,碳水化合物,还要有蛋白质和适当的脂肪。人体的白蛋白合成减少,不得不动用和分解脂肪组织,大量脂肪酸从脂肪组织中释放进入肝脏,这种脂肪在肝脏中不易被分解,久而久之,肝脏中的脂肪堆积过多,如“不能及时转运出去”,就形成了脂肪肝。

还有,不吃早餐绝对是个坏习惯,它会使机体对热量更加渴求,于是把热量储备起来以备急用,时间长了,就会引起热量代谢紊乱,加重脂肪肝。

脂肪肝人人有,真的没关系?

▲今年53岁的冯先生,平时烟酒不离口,啤酒肚已顶出老远,饮食上也是“无肉不欢”,体检时医生提醒其有中度脂肪肝,他还不以为然地说:“我都有脂肪肝好多年了,人家都说脂肪肝没事,人人都有,我的肝肯定没事,我自己啥感觉都没有!”

得了脂肪肝并不代表没!事!儿!

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过渡阶段,因此应予以足够重视。

脂肪肝的出现,表示身体已经发生了或将要发生一系列的代谢紊乱。这类新陈代谢的紊乱可导致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失常、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

所以,凡被诊断为脂肪肝者,切不可就事论事、“就肝论肝”,或以为“好在肝功能正常,应无大碍”。应该着手改善自己的生活行为,争取消除脂肪肝,还需要注意自己是否有其他代谢异常的情况。

哪些人容易得脂肪肝?办公族:

除了吃素的人,一些注意控制饮食却不注重体育锻炼的,特别是办公一族,也是脂肪肝的高发人群。

上班族在平时生活中,坐着的时间远多于站着或走动的时间。外出不爱走路,不是开车就是坐公交,有时就连午饭都订的外卖,这是很多人的弊病。在单位就是坐在椅子上,一坐就是一天,肚子脂肪走不掉,四肢得到不锻炼。

不吃早餐人群:

早餐距离前一天晚餐的时间一般在12小时以上,由于能量的消耗,血糖水平下降,作为机体的整体协调保护,糖原分解酶便赶紧起身,将贮存在肝脏的糖原拆包,把成千上万的葡萄糖释放入血。

这时如果及时进食早餐,从膳食中摄入的糖分入血,继而将葡萄糖打包为成千上万个单糖(葡萄糖为单糖)的糖原,将已经拆包释放的肝糖原再次补充齐备,机体将进入正常轨道,继续代谢。如果不能及时进食补充肝脏内的糖原,驻防糖原的位置就会被脂肪乘虚而入,沉积肝内,久之便形成了脂肪肝。

过度饮酒的人:

饮酒后,酒精均要进入肝脏进行降解,大量的酒精分解的产物对肝细胞有明显毒性。

早期的肝损伤就可能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俗称"酒精肝"。长期酗酒和短期暴饮都有这样的危害。持续的酒精损害还会导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异常等,肝癌风险也高于普通人。

吃饭太快的人:

52%的人用餐时间都在10分钟以内,有的人甚至在5分钟之内就已用餐完毕。国外对名体检人员进行了用餐速度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的研究。结果显示,用餐速度越快,患脂肪肝几率越高。在他们所调查的人群中,60%用餐时间不足5分钟的人都患有脂肪肝。

预防脂肪肝,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调整膳食结构

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热量来源以粮食为主”的中国传统膳食方案。

主食为富含多糖(复合糖类)的食品,如米饭、面条、馒头、土豆等。还应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有粗粮、干豆、蛋类、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新鲜蔬菜、水果;富含钙质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海产品。需要注意的是,脂肪肝患者应控制钠盐的摄入,每天限制在5克以内。

2健康减肥

由于脂肪肝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因此饮食控制至关重要。减肥是消除它的核心任务,肝脏内的脂肪会随着身体的脂肪一起减少。同时也要积极适度锻炼,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在运动过程中,坚持是最重要的,尤其在刚开始的前3-6个月中,特别需要你的毅力。

3不擅自用药

受伤的肝脏功能减弱,此时再吃大量药物(包括某些维生素、草药),或者吸入环境中的油漆和氯化物等化学物质,都会使肝脏的受损状况雪上加霜。

4多摄入蛋白质

补充蛋白质有助于改善肝功能,但应该注意的是,红肉每周只能吃一次;鸡蛋每天不超过2个,鱼虾是蛋白质最好的来源。

有些人采取“饥饿疗法”,使体重在短期内迅速下降,这是非常有害的!

快速减肥,会使脂肪酸大量释放,沉积在肝脏、心脏等脏器,加重肝脏炎症,可能使肝细胞坏死、肝功能受损,严重时诱发肝纤维化,并损害其它重要脏器,渐进性减肥是最有效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jyjggw.com /gxwhby/9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