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检验科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1.85亿人感染丙肝病毒,中国丙肝感染率约为3.2%,患者数约万。丙肝病毒感染后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丙肝的传播主要有输血、针刺、吸毒等途径,在感染30年后HCV相关性肝细胞癌发生率平均为1%-3%。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预防丙肝最关键的就是切断丙肝的传播途径,因此甄别输血等有创临床操作中存在的丙肝病毒传播风险显得尤为重要。HCV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是丙型肝炎诊断的重要依据,想要及早期检出HCV要十分重视检测方法的选择。
丙肝血清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丙肝抗体(anti-HCV),丙肝核酸(HCV-RNA)与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检测。
丙肝抗体检测,是对患者血清中产生的丙肝抗体的检测,对样本要求低适合临床筛查,然而丙肝抗体“窗口期”(即患病而无法检出的时间)长,免疫功能低的患者抗体出现甚至可长达两年,所以此方法不适于HCV的早期诊断和抗病毒疗效的监测。
丙肝核酸检测是对血清中丙肝病毒的RNA进行检测,可以最为早期的提示丙肝感染与病毒复制活跃程度,然而其对样本保存要求高,费时、昂贵、假阳性率较高。
丙型肝炎核心抗原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丙肝核心抗原的含量可以协助诊断患者是否感染丙肝病毒,其窗口期短(11-13天)、速度快、阳性率高、特异型好,然而也不能完全替代其他两种检测。
三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点与不足,联合使用两种及以上的检测方式是检出和监测疾病发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TillmannHL:HepatitisCviruscoreantigentesting:roleindiagnosis,diseasemonitoringandtreatment.World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WJG20:-,.
赞赏